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

谭刚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道德敏感性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是一种集伦理知识、道德水平、责任意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词汇,在提升工程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程伦理;道德敏感性;评价;测度

引言:

工程是一种以人为主体,通过改造自然提高人类利益的活动形式。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想要平衡各方面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需要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够不断反思和完善。工程教育作为输出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新的社会形势下需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工程理论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在培养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其思想道德水平。

  1.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重要性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道德行为选择问题,并且选择过程具有突发性和两难性特点。例如:发生地震灾害时,选择搭救他人还是自己逃生,再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发生冲突时,需要坚持以公众利益为主,还是选择以企业利益为主[1]。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面临突发性选择时往往来不及思考和分析,在选择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同的利益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道德敏感性进行判断,才能够对突发性和两难性事件作出选择。

当前,工程伦理教育已经将道德敏感性作为培养工程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工程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增强道德敏感性不仅能够提升从业人员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思维,还能够培养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理念,使从业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上的善举,有利于企业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道德行为选择时做出更加全面、正确的判断。

  1.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实例分析

  1.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的方法

对于道德敏感性评价和测度方面,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定性和定量结合,另一种为访谈和测评表结合。这两种方式均是结合人类个体在面临道德行为选择时产生的不同反应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和研究人员利用这两种方法展开测评,通过选择测评对象,以例题分析的形式,对测评对象的反应展开考试和打分,并结合测评对象课前课后的成绩变化,得出其道德敏感性的测量结果。

  1.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设计

我国某工程施工企业结合发展现状,将一个企业新入职的35为员工作为为道德敏感性测评对象,该批员工为工程在入职前为工程类学校专业精英学生组成,其基础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相对较强,在道德敏感性测评过程中,该企业通过实例分析题的方式分别在工程伦理培训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测试,考试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其主要考察新入职员工的伦理知识、思想道德、工程施工等方面,从而通过新入职员工的反应掌握其对工程伦理以及工程特点的了解[2],以此判断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对新入职员工的影响和作用。

以测评考试中“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题进行分析,部分学生课前答案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化过程中,伦敦地区雾霾现象严重,与当时科技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近年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世界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的工程项目需要以重视环保工作为前提。”通过工程伦理道德敏感性教育课程完毕后,再次让入职员工回答这一问题,得出的答案是:“当前我国雾霾现象也较为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国务院提出将我国重工业分散到偏远地区,通过互惠原则保持生态平衡,不仅能够保证工业发展需求,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针对培训前回答的答案分析[3],如果工业生产考虑环境,那么将直接阻碍科技发展,只重视环境保护,这是一种顾此失彼的生产方式,换言之,正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开发和利用资源,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同时需要合理、科学开发资源,满足科技与环境协调发展。”由此可见,通过工程伦理培训的前后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被测评员工培训前后成绩改变较为明显,道德敏感性显著提升。

  1. 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的反思和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工程施工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仍然没有重视道德敏感性培养和教育工作,或培训工作过于表面、培训人员缺乏伦理知识,没能充分发挥道德敏感性的价值和作用,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强调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强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程施工企业培训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道德敏感性教育中做到以下三点:

  1. 重视员工道德敏感性提升

工程施工企业在道德敏感培训过程中,培训理念是否先进、培训方法是否得当、培训内容是否新颖,都能够直接影响道德伦理培训水平和效果,只有保证三方面互相协调,才能够全面提升工程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结合我国当前工程施工企业培训现状来看,由于工程类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学习和实践,导致其他培训内容被压缩和删减,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伦理学习效果。另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均存在重视工程理论知识教授,忽略道德意识培养这一问题,员工处于被动地位听讲,缺乏分析和思考时间,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导致工程伦理道德敏感性培训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培训人员需要加以转变,不仅要了解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还要转变培训方式和培训理念,运用先进的培训方式,融入趣味性和灵活性调动员工学习兴趣,使员工能够在实际案例中提升道德敏感性,深入分析到的价值。

  1. 调查答案设计和得分分布要具有全面性

结合实际培训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在工程伦理道德敏感性培训前后对测试问题的答案具有差异性,培训后答案相对于课前有明显提升,此时,培训人员如果按照评分标准对员工进行测评,会导致培训前后成绩变化不明显。为了提高测评有效性,建议培训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将标准达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答案设计和得分分布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说,需要结合员工回答内容的逻辑和思维给予评分[4],从而更加科学的判断员工伦理意识。

  1. 扩大研究范围,建立追踪调查机制

为了保证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测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需要扩大样本选择范围。有利于分析员工群体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使调查更加权威和准确。另外,建议在测评员工道德敏感性的同时,需要相应的延长时间,并建立追踪调查机制。例如:结合新入职员工入职一段时间后的思想道德进行测试,掌握同一届入职员工的道德敏感性变化情况,从而保证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另外,企业对员工开展道德敏感性培训能够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积极向上的工程伦理观,突显社会责任感,促进行业风气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结语:

充分发挥工程伦理教育中“道德敏感性”的价值和作用,使企业从业人员能够根据工程情况识别伦理问题,并作出符合工程伦理规范的决策是高校需要深入分析的一个问题。当前,工程伦理教育已经将道德敏感性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建议高校工程相关专业从课程设置上完善相关教育,从业人员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建设行业倡导,这不仅成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恒力,许沐轩,王昊.工程伦理中"道德敏感性"的评价与测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22.

  2. 何菁.当代工程伦理规范的道德心理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5.

  3. 吴雯双.基因工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7(6)

  4. 聂增民.工程建设企业伦理与道德实践论略[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