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8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观察

金全金 1.2 崔香淑 2 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1.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 方法 抽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行呼吸功能锻炼的37例为锻炼组,行常规锻炼的37例为常规组,分析两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 结果 锻炼组FEV1(1.58±0.36)L、FVC(2.61±0.33)L、FEV1/FVC(65.89±3.47)%优于常规组,P<0.05。锻炼组呼吸困难0级率(16.22%)、1级率(40.54%)高于常规组,3级率(13.51%)、4级率(0.00%)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慢阻肺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显著。

【关键词】康复疗效;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特征是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等,影响因素包括抽烟、环境污染等,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痰,患者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1]。部分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依从性较差,会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能对患者呼吸肌肌力进行增强,还能对气体交换能力进行提升,可稳定患者病情,增强其治疗信心[2]。因此本研究抽取74例慢阻肺患者,目的是观察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74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组,锻炼组:37例患者,男女比例20:17,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1.73±4.62)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7.23±1.69)年。常规组:37例患者,男女比例19:18,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52.49±4.1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02±1.95)年。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锻炼组:呼吸功能锻炼,如下:(1)缩唇呼吸:取卧位或坐位,让患者嘴唇保持鱼嘴状,鼻子吸气后,由缩窄的口型中慢慢呼出,呼气与吸气时间控制在2:1,逐渐延长呼气时间,自主调节缩唇程度,不费力即可。(2)腹式呼吸:取坐位,挺直腰部,胸部和肩部自然下垂,呼气时腹部微微收缩,呼气时收缩口唇至吹笛子样。吸气时保持口部紧闭,鼻部吸气后自然鼓起腹部,胸部和肩部保持轻松。(3)控制性深呼吸:取仰卧位或坐位,全身肌肉放松后集中注意力,吸气至患者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2-5s,后逐渐增加屏气时间至10s,连续10-20次,每天锻炼2次。

常规组:常规锻炼,即跑步、做操等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肺功能:第一秒呼出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等。呼吸困难依据呼吸困难分级量表分为5级,如下:无剧烈运动情况下,呼吸正常为0级;上缓坡或快走时存在气短症状为1级;在平地上行走一段时间后需停下呼吸为2级;平地上行走数分钟即需停下休息为3级;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为4级。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使用X2、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即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肺功能

表1分析两组肺功能

组别(n=37)

FEV1(L)

FVC(L)

FEV1/FVC(%)

锻炼组

1.58±0.36

2.61±0.33

65.89±3.47

常规组

1.17±0.24

2.30±0.29

60.07±3.55

t

5.7641

4.2922

7.1314

P

0.0000

0.0001

0.0000

锻炼组各肺功能指标更优,P<0.05。

2.2分析两组呼吸困难情况

表2分析两组呼吸困难情况

组别(n=37)

0级(n/%)

1级(n/%)

2级(n/%)

3级(n/%)

4级(n/%)

锻炼组

6(16.22)

15(40.54)

11(29.73)

5(13.51)

0(0.00)

常规组

1(2.70)

6(16.22)

12(32.43)

14(37.84)

4(10.81)

3.9446

5.3854

0.0631

5.7359

4.2286

P

0.0470

0.0203

0.8017

0.0166

0.0397

锻炼组呼吸困难0级率(16.22%)、1级率(40.54%)高于常规组,3级率(13.51%)、4级率(0.00%)低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慢阻肺目前无法治愈,仅能通过治疗手段控制疾病进展,若患者依从性较差,会加速慢阻肺进展,让其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慢阻肺稳定期指导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对胸腹运动形式进行优化,还能增强患者机体耐力,避免过度充气,继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发现,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是缩唇呼吸,通过缩唇减缓患者的呼气流速及呼吸频率,让气道压力处于增加状态,可避免小气道陷闭,更易排除肺内气体[3]。慢阻肺患者行缩唇呼吸锻炼后,其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通气量增加,机体缺氧状况、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情况均有所改善,可重新张开萎陷的肺泡,继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慢阻肺患者行长期腹部呼吸锻炼后,可形成习惯呼吸,与缩唇呼吸锻炼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此外,控制性呼吸锻炼能增加慢阻肺患者的肺泡通气量和肺活量,强化低氧症状的改善效果,增强患者气体交换效能[4]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效果优异。

参考文献:

[1]钟小鸿,黄秀华,张道敏, 等.延续性随访呼吸功能锻炼管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17-18.

[2]王玉英.呼吸功能锻炼结合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496-499.

[3]洪阿体,彭晓芸,林雪芬, 等.团队式授权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J].天津护理,2020,28(1):63-66.

[4]钟小婷,林旭霞.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营养护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中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693-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