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第三中学,山东 威海, 264300
摘要:高中生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动态系统,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需要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由于学生多数时间在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019年8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期间,荣成市教体局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查全市高中7280名学生的焦虑水平、恐惧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身心状态等情况,结果见下表。
类型 | 总分 | 项目 | |||||||
学习 焦虑 | 对人 焦虑 | 孤独 倾向 | 自责 倾向 | 过敏 倾向 | 身体 症状 | 恐怖 倾向 | 冲动 倾向 | ||
正常人数 | 6494 | 6539 | 6590 | 6866 | 6550 | 6777 | 6221 | 6462 | 6682 |
占比 | 89.21% | 89.83% | 90.53% | 94.31% | 89.97% | 93.09% | 85.46% | 88.76% | 91.79% |
异常人数 | 785 | 740 | 689 | 414 | 731 | 504 | 1058 | 818 | 598 |
占比 | 10.79% | 10.17% | 9.47% | 5.69% | 10.04% | 6.92% | 14.54% | 11.24% | 8.21% |
通过筛查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检测结果筛选出共性问题。目前,全市每个在校学生一直到高三毕业,每年的心理发展档案都会完整保留。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发现共性问题和问题发展趋向,掌握学生年度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为全面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
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1、心理教师队伍方面。按照规定,每所高中学校都应配备至少1名专职心理教师。但由于考评机制不完善、没有心理教师人事岗位等原因,许多心理教师很多转教学科课。心理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教师较少,自2000年以来全市共招聘13名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全市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仅有2人。
2、专业化教学方面。一是心理课程安排不足。按照规定,中小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确保间周1节(每学年15节左右),做到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等。但是,由于师资水平、学校资金等因素限制,各学校在课程建设和教研培训水平、开课成效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偏差。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认为是面向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教育,但实际工作中,学校心理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主要以团体辅导为主,更多地解决一般性学生心理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极少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超过了心理教师专业能力范围,亟需将学生进行转介治疗;目前我市还没有能够解决严重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并且具备一定专业资质的个人或机构能够接受转介治疗。
3、家庭和社会合作方面。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既依赖于学校教育,又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存在着不相一致甚至脱节的现象,社会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形成合力。目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80%以上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以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对象所占的比例很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主要是学校或者老师,家校合作方式尽管有作为,但所占比例较低。
三、对策和建议
1、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高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问题”不是“病”,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长过程中的“迷惘”,而且有问题的学生是少数,问题严重的学生更是少数。因此,在总体把握上要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心理。
2、坚持学校全面心理教育为主。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主。要注重学生教育与家长教育同步推进,要借鉴“孩子上小学、家长上大学”的家校合作经验,通过提高家庭的道德修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扣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粒扣子。
四、学校工作重点
1、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内部调编和适度增编,按照政策要求配足专兼职教师。要加强专兼职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既抓好系统内的常规培训和自学提升,又要做好教师“走出去学”与把专家“请进来教”相结合,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要解决专职教师身兼数职的问题,为专职教师减负,让专业教师做好专业工作。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提高班主任老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逐步落实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等政策,增强职业吸引力,壮大心理教师队伍。
2、把心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要在学校经费中设立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金。要落实各学校的心理教学课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表”。要加强心理教学研究,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心理教学优质课和课程资源研究成果,提高心理教师执教能力。要广泛开展心理教学辅助活动,针对不同问题学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系列主题活动。
3、建立问题学生重点关注机制。利用好区域心理测评工作平台,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建立预警机制,对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帮扶。要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咨询服务,防止发生因心理问题引发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
4、健全学生转介与干预治疗机制。尽管目前具有严重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学生只是少数学生,但孩子的伤是全社会的痛,建议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建立心理问题严重学生转介和干预治疗处置应对机制,加强与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问题严重学生能够得到及时高质量帮助。医疗单位要加强治疗专科建设,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全体教师队伍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教师队伍以健康的心理从事教育职业,当好学生心理健康的“师表”。
5、广泛开展家长教育。围绕家庭教育理念、家训文化传承、家庭方法等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并且要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儒学讲堂等,用好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广泛组织家长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和培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