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慈云中医院 广东揭阳 5152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采用纳络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常规组(n=20)与实验组(n=20)全部采用临床基础治疗,另将纳络酮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70.00%(P<0.05)。实验组的血浆氧自由基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意识、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纳络酮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快清醒,可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乙醇中毒;昏迷;纳络酮;临床疗效
急性乙醇中毒指的是一次性过量饮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昏迷,合并意识障碍。乙醇是一种烃类羟基衍生物,同时也属于一种微毒品。饮酒后,胃肠道会吸收全部的乙醇,其中胃吸收25%、小肠吸收75%[1],如果空腹状态下饮酒,5min后血液中便存在乙醇,30~60min后胃肠道对乙醇的吸收达到高峰。因此,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胃黏膜往往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而患者的就诊时间通常已经在大量饮酒的1h后,所以通过洗胃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乙醇具有很强的脂溶性,一旦进入体内,能够迅速穿透细胞膜,降低神经细胞的活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陷入昏睡、昏迷、共济失调的状态[2],甚至还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有效的抢救措施,我院将纳络酮应用于临床,现将研究结果做出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选取时间是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组标准:①一次性饮用35°~55°白酒400~850mL。②最早入院时间为饮酒后的90min,最晚4h。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剔除标准:糖尿病、药物、外伤等其他因素引起的昏睡或昏迷;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常规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7.25±1.96)岁。实验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8.56±2.0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临床基础治疗:持续的心电监护、补液、吸氧、洗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纳络酮(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290)。用法用量:静脉推注0.8mg纳络酮+40mL50%葡萄糖注射液,然后静脉滴注1.2~1.6mg纳络酮+250mL5%葡萄糖注射液,1h内滴注完。如果患者病情格外严重,可在1h后重复用药,直到患者清醒为止,纳络酮用量控制在4mg·d-1。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3]:痊愈:患者入院4h内完全清醒,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意识清晰,平衡性良好,对答如流。有效:4h内基本清醒,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行走时的平衡性较差,对答比较迟钝。无效:抢救4h后,意识状态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②临床指标:抽取静脉血,液氮冰冻保存,冻干后形成粉末状,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血浆氧自由基水平。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以评估脏器功能的恢复情况。
③临床症状:比较患者意识、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70.00%,统计学数据显示,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组 | 20 | 12(60.00) | 7(35.00) | 1(5.00) | 95.00% |
常规组 | 20 | 4(20.00) | 10(50.00) | 6(30.00) | 70.00% |
x2 | 4.329 | ||||
P | 0.037 |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常规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血浆氧自由基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x±s)
组别 | 时间 | 血浆氧自由基(%) | 肌酸激酶(IU/L) | 谷丙转氨酶(IU/L) | 谷草转氨酶(IU/L) |
实验组 | 治疗前 | 502.47±58.36 | 390.64±78.53 | 215.46±48.19 | 190.63±31.42 |
(n=20) | 治疗后 | 220.65±26.48①② | 353.19±60.84① | 158.26±45.37① | 153.39±31.92① |
常规组 | 治疗前 | 500.94±61.42 | 388.97±81.65 | 218.63±45.37 | 189.21±25.94 |
(n=20) | 治疗后 | 301.57±32.86① | 348.87±58.62① | 161.35±42.89① | 155.46±35.72①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h,`x±s)
组别 | 例数 | 意识恢复时间 | 语言恢复时间 | 运动恢复时间 |
实验组 | 20 | 1.19±0.32 | 1.64±0.37 | 2.01±0.28 |
常规组 | 20 | 1.69±0.47 | 2.23±0.46 | 2.85±0.92 |
t | 6.3794 | 8.5316 | 8.9235 | |
P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将急性乙醇中毒分为三个时期:兴奋期与共济失调期通常是针对轻度、中度乙醇中毒患者而言,而昏迷期则是在大量乙醇穿透血脑屏障,融入脑组织的情况下,抑制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所导致的意识丧失,只存在于重度乙醇中毒患者中[4]。处于昏迷期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主要伴有低血压、瞳孔散大、呼吸减弱且有鼾声、昏睡、心率提高、体温下降等一系列表现,甚至有患者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失去生命[5]。
当大量乙醇进入体内后,乙醇与其代谢物会对脑功能产生严重干扰与损伤,机体立刻进入应激状态,刺激垂体释放大量β-内啡肽[6],并结合神经细胞的吗啡样受体,然后产生四个作用,从而让患者陷入昏迷:①抑制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类的释放,导致患者血压下降。②抑制呼吸系统。③促进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大量氧自由基释放,诱发脑水肿。④细胞毒性抑制了神经的传入与传出通路[7],引起迟发性的神经元坏死,最终导致神经组织受损。
尽管急性乙醇中毒昏迷的机制已经十分明确,但目前为止,临床并没有特效药物来拮抗乙醇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8]。纳络酮是人工合成的氧吗啡酮N-丙烯基的衍生物,属于一种特异性的吗啡受体拮抗剂,能够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吗啡受体。纳络酮容易结合吗啡受体,但不会激活受体
[9],继而起到封闭吗啡受体的效果。纳络酮通过穿透血脑屏障来阻断β-内吗啡和吗啡受体的相互结合,以实现治疗乙醇中毒昏迷的目的,其药效机制为:①抑制钙离子的内流,保护细胞膜的完整,促进超氧化酶的生成,消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缓解脑水肿,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②逆转β-内啡肽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10],促进内脏神经放电以及儿茶酚胺的释放,提高血压水平与心的输出量,增强左心室的收缩能力,纠正低血压。③扩张血管,改善中枢神经组织的血供,提高脑缺血区域的血流量,预防脑梗塞。④竞争性的结合吗啡受体,削弱β-内啡肽对神经传导的抑制效果,加速神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⑤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程度,舒张支气管,改善肺循环,增加肺通气量,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乙醇中毒患者无论出于兴奋期、共济失调期还是昏睡期,都存在极高的临床风险性,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下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常伴有躁动、呕吐症状,很容易因此而误吸、自伤、坠床甚至窒息。促进昏迷患者尽早苏醒,始终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因为患者昏迷的原因以及病理生理非常复杂[11],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我院采用的促醒药物为纳络酮,这是一种脂溶性非常高的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具有提高心率、升高血压、兴奋呼吸、改善循环、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保护神经元、增加心排血量等作用,可有效纠正乙醇中毒引起的中枢抑制。然而,纳络酮的代谢速度非常快,药效持续时间约为45~90min[12],口服吸收的效果不佳,因此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用药,才能保证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 临床指标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由此表明:纳络酮在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迅速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保护脑组织,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磊.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3):179-180.
[2]姜伟,张建.纳洛酮联合维生素B1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迷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6):156-158,164.
[3]廖志坚.为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使用纳洛酮配合甲氯芬酯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9):167-168.
[4]韩美玲,冯真,杜心雨, 等.姜黄素和纳洛酮对急性乙醇中毒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8(5):290-292.
[5]韩美玲1,冯真1,杜心雨1, 等.姜黄素和纳洛酮对急性乙醇中毒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038(005):P.290-292.
[6]陈谦,梁芳倩.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老年急性酒精中毒[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3):170-173.
[7]何健,黄飞,祁玮, 等.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1):1715-1717.
[8]黄培赞,赵应群,宋永福, 等.急性乙醇中毒合并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AQP4、GFAP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16(6):542-545.
[9]娄真帅,李倩.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5):532-538.
[10]陈喜彬,李少杰,苏志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48-150.
[11]谭树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效果及其苏醒时间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15-116.
[12]高秀霞,朱立恩,王俊平.加味葛花解酲汤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1):2328-2330.
作者简介:李奇彪,男,1968年10月出生,专科学历,民族:汉族;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农药中毒救治研究;职称:普内科主治医师;职务:急诊科副主任; 单位资质: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