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驻马店 4633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正仍然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阶段,缺乏成熟的服务系统理论指导,也正是因为缺乏不同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内和不同的区域智慧图书馆间的统筹规划。本文的观点和建议从实践和理论的层面深入研究我国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的一些相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
"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最早于2003年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人民网提出,认为"smartlibrary是一个完全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用户感知的智能移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它的特点是可以直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阅读所需的图书和其相关的资料。此后我们的智慧移动图书馆便可以享受到国内外不同的领域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之惑
智慧图书馆是为支持科研和培训活动面开发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系统。运用系统论原理,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及智能计算等设备和技术为基础,将图书馆的专业化管理和智能的感知、计算相结合,有效、精准、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数据等资源,提供经过深加工的知识服务,提供用户需要的智能共享空间和特色文化空间,是虚实有机融合的图书馆。
2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之困
对智慧图书馆的关好向往是广大图书馆用户的愿望,更是以图书馆馆长为代表的广大图书馆建设者的追求。然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存在诸多的困惑和难题,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口标、内容、过程、效用等尚不明晰。智慧数字图书馆阅读空间建设的难题主要体现有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难题是目前智慧数字图书馆物理空间建设的方向和口标不明确。如:如何智能地帮助用户感知和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以便于提供用户泛在、精准、满意的阅读服务;二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建设应该如何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和建设标准是什么。二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对馆员队伍的要求不清楚。如:从数宇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馆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智慧图书馆建设人才是否需要由图书馆专门储备和培训,又该引进什么专业的人才。三是具体到业务层面,管理、服务、宣传等既有业务的智慧化转型流程不具体。如:现有数宇资源如何进行深度语义挖掘面被用户智能感知发现,从面实现智慧推送;文献资源配置、嵌入式学科服务等如何迁移到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将催生哪些新的服务。此外,各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设策略不是一成不变或者千篇一律的,如何兼顾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化特点则是又一个难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策略选择与自身发展状况以及所在地域都有一定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套适合自身的图书馆建设管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各类综合性图书馆在推进智慧数字化图书馆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至关重要明确自身的建设策略和建设的必经环节,梳理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流程,并在建设策略制定之后严格地实施,及时地调整其中的疏漏,从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在推进智慧化的过程中明确了口标、理清了思路、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更好地结合图书馆建设实际,找到图书馆在智慧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业务和管理层面的瓶颈和突破点,早日地实现由传统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转型。
3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缺乏
从中国共产主义基本哲学的生产关系原理角度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基本原理普遍认为,生产关系对于国家生产力体系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正正反作用,会与之联系在一起着眼于束缚或通过限制性地解放其他社会生产力、阻碍或通过限制有效地指挥发展其他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主导作用。当生产关系与对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发展功能要求相关时适合时,它的发展会有力地帮助推动图书馆生产力的良性发展;但是当生产关系与图书馆生产力的良性发展方式和要求不相适合时,它的发展就会阻碍甚至严重破坏图书馆生产力的良性发展。智慧数字图书馆学术是以现代信息电子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我国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革命性产物,是先进技术生产力的体现,若图书馆希望它良性地生存和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关系—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加以引领。前智慧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基本上已经能够同步地推进我国图书馆学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广大的教学和图书馆研究工作者,跟踪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动向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并充分结合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学术事业的发展实际,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了智慧数字图书馆学理论的内涵。如把嵌入式条码阵列扫描、缩微条码阵列存储、光盘条码阵列扫描存储、联机条码阵列检索及嵌入式网络检索等条码阵列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智慧数字图书馆,给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带来方便的同时,提高了智慧数字图书馆对文献的资源配置与对典藏的管理水平;而且相应地,以中国机读口录(CNMAR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为代表的图书馆管理理论体系也不断与时俱进,很好地解决了图书馆业务和服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数字图书馆阶段,理论研究解决了数宇图书馆的定义、建设标准、业务规范以及发展模式等问题,很好地指导了数宇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将文献采访、读口录、、数据库、书口控制、数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以及文献计量学、信息组织、嵌入式学科服务等内容纳入教学课程,使教育紧跟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并引领学科发展的前沿。近几年,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受到普遍关注,学者们针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由最初的概念、特征发展到技术、服务等方面,但对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尚未涉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应着眼于探讨新方法、新技术、新业务在图书馆领域应用对现有图书馆理论产生冲击后的有效应对方法。
首先,智慧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业务流程的重组。新业务管理技术新应用场景的研究和应用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采访管理流程、编口流程、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改善馆舍的空间布局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方法都在提出新的需求。现今机器人和移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经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智慧图书馆之中,馆内不仅可以轻松实现"书到人"的无人自动值守图书借阅,还甚至可以按照多种的分类和策略轻松实现馆内图书自动排架、倒架。这些新的业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不完全能够适用于图书馆现有的理论,这就需要促使图书馆研究者积极去研究和探索新的图书馆排架管理方式、新的馆舍空间布局管理方式。此外智慧图书馆倒架理论的研究也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支撑的研究和对智慧图书馆服务、个性化图书推荐等新兴图书馆业务的深入探究,将图书馆用户的体验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以上这些技术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智慧图书馆内部业务流程的变化和重组,需要更多理论的探索,并更好地指导图书馆的建设和实践。
其次,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与数据分析和数据科学的关系。图书馆是海量数据的拥有者,包括对图书馆藏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化管理所产生的大量权威图书管理数据,通过不同的渠道直接采集发布到各种信息主题、各种信息载体的海量数据,与相关政府部门、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的相关政府部门开放信息数据和相关科学研究数据,以及通过智慧化对图书馆的信息感知、和执行信息反馈处理功能等而产生的图书馆大数据等。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海量权威数据,对其应用进行深度挖掘、计算、分析,为广大用户和图书馆提供智慧化的图书管理数据服务和智能化的知识共享服务,是对图书馆学理论和实践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第三,图书馆员能力的培养。面对新技术新产品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馆员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务会发生变化,除了馆员自身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外,图书馆也要注重智慧馆员的培养。现如今缺乏一套完备的馆员选拔、培养、工作机制和理论体系,这也是理论研究履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传统的业务可能会消失,新的业务待开发,这将引发人们对图书馆概念内涵、核心业务及服务模式的深入思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图书馆的发展态势,研究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智慧图书馆的稳健发展。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还应着眼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两者要做到同步发展,缺一不可,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结合。首先是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要加强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工作的联系和学术交流,研究者需要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图书馆开展调研,要发现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积极申请并开展相关项口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关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发掘和丰富智慧图书馆需求。这有利于学者加强对智慧图书馆相关概念的理解,丰富其理论研究内容,进面更好地指导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践。其次是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了促进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图书馆学应积极开展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相互借鉴。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新技术研发和利用密切相关,用图书馆的专业理念引导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图书馆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再如新兴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科学,与图书馆资源数据化和开放数据的整理、分析、利用息息相关。图书馆学应为其他相关交叉学科提供应用场景,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应为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支持。最后是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等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国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行业部门的管理政策要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要加强引导,出台政策,设立研究项口,支持涉及智慧图书馆关键技术和建设标准规范的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计划项目。
4结语
近几年来,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对智慧图书馆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但口前我国发展智慧图书馆还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此探索过程中,图书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研究和实践应该要走在前面,要深入探讨和把握智慧图书馆的整体建设管理模式、实现的路径、业务的重组、服务管理模式、人员的培养以及服务标准的评定等重要内容,指导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脚踏实地地努力完成各个发展阶段的口标,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向智慧现代化转型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田.现代情报,2018.32(5) :48-50.54
作者简介:吴季黎(1968.7-),男,汉族,专科,河南上蔡人,工作于河南省驻马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