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专职辅导员
摘 要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长久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理念、行为模式、教学精神体现出的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良好的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在学校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师生学习、工作热情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探讨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对高校的发展以及高校育人实效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实施路径
一、校园行为文化的概念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外在的行为所呈现出的内在价值追求,是学校静态文化的动态表现,是校园人日常的行为模式所体现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它蕴含在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交往、娱乐活动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呈现出的校园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等,对实现三全育人意义重大。
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促进育人实效内容
2.1学生行为文化
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在日常学习、生活、娱乐中所产生的学习文化、交往文化、实践文化等。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在于学习风气的构建、行为规范的塑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加大淘汰学业不合格学生力度;完善和修订学生手册,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公共场所树立良好的形象。
2.2教师行为文化
教师指在高校工作的所有群体,既包括任课老师也包括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教师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教学行为文化、学习行为文化、交往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精神状态、人文素养、行为习惯、礼仪交往、处事方式同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教师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于师德师风建设。要强化师德标准,在教师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精神;健全行为约束机制,构建师德师风考核体系,以制度的约束力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主体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宣传和表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环境;在服务管理群体中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的管理服务育人的体系。
2.3干部行为文化
这里所说的干部文化包括两个方面,校领导的行为文化及学生干部行为文化。校领导的言行举止、工作风格和领导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全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处事方式,从而对校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学生干部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看齐的对象,学生干部的行为会影响普通同学的行为,反过来学生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学校的风气。
干部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廉政文化的体系的构建。应在校园内积极构建廉政文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以制度的约束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拓宽载体打造平台,优化廉政文化建设条件,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主题活动,引进优秀的廉政教育文体活动进校园,不断推进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廉政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努力形成干部讲政德、教师讲师德、学生讲公德的廉洁文化氛围。
三、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促进育人实效原则
3.1与学校发展相适应原则
行为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特色,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任何脱离学校本身特点的行为文化建设都不利于学校的竞争与发展。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需以促进学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注重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3.2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衔接原则
高校行为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片面孤立的,高校行为文化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坚持总分结合、上下一体、品牌引路、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推进。
3.3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统一原则
高校行为文化建设应立足本校历史,讲好自己的故事,应在立足本校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办学过程中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特质,深刻凝练文化内核,同时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扬创新,做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3.4共性与个性相协调原则
高校行为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党的教育方针,应在遵循高校办学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创新,突出学校文化特色。高校面临的学生主体是大学生,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3.5引领方向和面向师生相结合原则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群众基础,行为文化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是领导高度重视和职工积极参与,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把握总体布局,同时要积极构建具有牢固群众基础的共同价值理念,助力行为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3.6文化育人和教育管理相融合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而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高校应发掘自身发展中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四、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促进育人实效的思路
4.1继承传统发扬创新
高校行为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在立足现有文化氛围的基础上,传承校史、弘扬校训、彰显“三风”,同时又要与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实现文化塑校、以文化人的功效。
4.2拓宽路径搭建平台
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互联网+学生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综合评价的实时更新;丰富志愿服务平台、公益实践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实现课堂、实践、实习、就业全线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方”全程互动,教学、管理、服务“三方面”全融合的文化育人效果。
4.3知行合一师生共建
人是行为文化的主体,校园行为文化的形成是所有师生长期建设、积淀的结果,其表现方式是人的行为的变化和良性发展。师生既是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主体亦是行为文化的实践客体,学校要激励师生积极地投身于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同时又要发挥师生的自觉性,不断地认识、反省、解剖、强化自己。
4.4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品牌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品牌活动会发挥其自身的示范价值和传播价值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建设,以动态的活动塑造静态的文化。应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角度出发,将有限的活动资源整合到学生参与度、认可度较高的活动中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品位,突出文化育人的功效。
4.5强化机制保障实施
强化外部驱动和内部约束机制,行为文化建设的运行需要有机制的保障,一种行为的养成需要历练,特别是不规范行为的转变,更需要一种强制的力量,要让一种行为成为自觉的习惯,需要一种外部的驱动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和考核。通过加强教育和严格考核管理制度,帮助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以制度的刚性,规范师生的行为。其次要使行为文化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还需要强化内部的约束,让师生间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可以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以及活动,让全体师生在自我暗示中形成自我的约束,增强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周丛笑.行为文化[J].中国教育报,2018(2)
[2]刘先春,赵洪良.高校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87-90.
[3]王红梅.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基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纬度[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4):27-3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