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医院医学 影像科 1014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照组应用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确诊率。结果:研究组检查确诊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查确诊率77.5%,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值得应用。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检查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慢性骨关节疾病,中来年人群中较为高发,常见致病因素有烧伤、风湿疾病和血液疾病等。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拖延至中晚期确诊,措施最佳治疗时间。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对于提升预后至关重要,避免骨头塌陷加重病情[1]。CT和核磁共振是当前检查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影像学方式,本文对比分析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符合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标准,致病因素如下:酗酒18例,外伤26例,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36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下肢疼痛、关节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等。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研究,签署检查知情书。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55.9±0.5)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56.3±0.2)岁,患者的性别、年龄数据相比P>0.05。
1.2检查方式
对照组:采用CT扫描检查,方法如下:患者仰卧,将上肢平举,下肢内旋。扫描参数如下:电压:120kV,电流:220~300mA/s,层厚:1.25mm;扫描范围:髓臼上缘至股骨颈。
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如下:患者仰卧,对病灶位置进行仔细扫描,扫描层距设置为1mm,层厚设置为4mm,保持矢状位体现,回波T2加权像,迅速自旋回波获得T2脂肪抑制成像[2]。当检查需要时,部分患者增加冠状面扫描。
1.3检查评价
患者扫描后,结合影像下病灶的大小、形态等进行综合诊断,对比两组检确诊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选择软件包SPSS17.0来分析与检验,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对比,计数资料表示为(n,%),差异用X2检验,只有当P<0.05时可认定差异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检查确诊38例,确诊率为95%;对照组检查确诊31例,确诊率为77.5%,研究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确诊率数据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确诊 |
研究组 | 40 | 38(95) |
对照组 | 40 | 31(77.5) |
X2 | - | 11.32 |
P | - | P<0.05 |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患者股骨头受损或内部供血中断、不足等导致骨髓和骨细胞死亡和修复,随后进展为股骨头结构改变、关节障碍和股骨头塌陷等病症。按照疾病类型可将股骨头坏死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的致病原因有髋关节脱位、股骨颈股骨折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有激素不合理使用、酒精等。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科常见慢性病,难治愈,疼痛症状明显,影响患者活动,给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困扰。针对股骨头坏死疾病需早期发现、确诊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保证患者的康复预后。
CT与核磁共振均是检查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方式。CT检查获得无外组织干扰的横断面成像,通过X线和各组织对X线的吸收衰减值准确测量和分析。CT检查的分辨率较高,在检查时可进行多层连续性扫描,多层次观察股骨头坏死病灶的相关情况[4]。CT对股骨头内部情况也能较好显示,发现是否存在死骨、股破裂等情况。早期股骨头坏死的CT成像为三层“新月征”结构:外围是新生硬化骨,周边是骨吸收带环绕,中心是死骨。
核磁共振检查采用电磁波,相比CT检查的X线对人体损伤更小,辐射更小,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组织分辨力。核磁共振在检查中可改变扫描信号,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状态,无扫描限制,适用范围广。核磁共振可实现多序列、多方位、多层次、任意断面的成像,全面分析股骨头坏死的病症信息
[5]。核磁共振可与多种技术联合应用,获取更多的诊断数据,同时准确显示与定位病变关节部位。如高信号T2成像可反应对骨与骨髓坏死引发的修复状态,表现为充血、渗血和水肿等病理性变化。
本文对比分析了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的价值,从表1中数据分析可见,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确诊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T确诊率,数据对比有意义,表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确诊率高,检查价值高。核磁共振在检查时可早期发现坏死病灶,在CT发现异常前做出确诊。核磁共振的多样信号改变可明显区分不同病变组织的代谢状态。相比CT检查,核磁共振的辐射小,确诊率更高,无扫描范围的限制,在任意断面成像,有助于早期发现细微病变,为早期治疗奠定基础。检查成像可发现关节处的积液状态,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处方治疗和预后评估。
综上,在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显著高于CT检查的确诊率,可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确诊和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明,任镇伟.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260-261.
[2]汪生颜.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7):135-136.
[3]熊敏.螺旋CT与MRI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5):3655-3656.
[4]陈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学信息,2019,32(11):48-51.
[5]侯双云,张江红.对比分析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165+168.
[6]王和平,孙吉云.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