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82.59±3.5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3.58±2.56)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穴位按摩;护理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周围面肌出现瘫痪,发生率高,发病群体不固定,可见任何年龄段,多为单侧发病,主要表现症状为口眼歪斜,发病后闭眼、鼓嘴、抬眉等动作无法完成[1],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甲强龙、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消除面神经炎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研究发现,给予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更理想。因此,本文选择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入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3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15~65岁,平均年龄为(42.76±5.87)岁,病程区间5d~3个月,平均病程(1.52±0.95)个月,女性17例,男性13例;观察组中3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18~64岁,平均年龄为(73.23±8.51)岁,病程区间7d~2个月,平均病程(1.38±0.74)个月,女性14例,男性16例;资料数据开展统计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甲强龙、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消除面神经炎症。对照组给予针灸护理,选择四白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作为主穴,以滞针手法针灸,针对风寒证者在主穴基础上选取风池穴、风热证者取曲池穴,鼻唇沟浅者取迎香穴,合目困难者取昆仑穴,舌麻、味觉减退者取廉泉穴,所有配穴均以平补平泄法施针,针刺后得气感后,留针20min,每日针灸1次,4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针灸同对照组,针灸后实施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四指并拢,紧贴于患者面部,于迎香穴、攒竹穴、阳白穴等穴进行自下而上推拿按摩,用双手大拇指指腹按摩眼周穴位,包括攒竹穴、瞳子髎、鱼腰穴、四白穴,再将四指并拢由下颌部至地仓、颧髎穴进行推拿按摩,然后对两侧迎香穴、合谷穴、风池穴进行单独点按。按摩时以穴位处出现轻度发热为宜,每日按摩1次,4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越佳;以问卷法对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对服务越满意[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 );χ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面神经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面神经功能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
分组 | 例数 | 面神经功能评分 | 护理满意度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30 | 42.58±3.94 | 68.94±4.95 | 87.95±3.64 |
观察组 | 30 | 41.85±2.08 | 82.59±3.58 | 93.58±2.56 |
t | 0.8974 | 12.2385 | 6.9294 | |
P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护在神经功能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性且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损伤面神经功能时,会导致周围性面肌出现瘫痪,影响患者眼、口的正常张合,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降低
[4]。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脉络空虚、卫气不固,致使少阳经、阳明经两条经络受到风邪侵袭,进而导致气血闭阻,经脉失养,面部筋络与神经纵横不收,进而诱发此病。
临床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消除面神经内炎症,但是仍存在复发可能,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研究发现,应用常规西药消除面神经炎症后,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恢复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针灸作为中医特有手段,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祛邪扶正之效。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治疗期间,配合针灸进行干预,可通过针灸手足阳明经与手足太阳经相关穴位,调和面部气血运行,疏通瘀堵经络,舒张面部静脉,达到调和畅达,营养经络[5],进而使临床表现症状有效消除。按摩面部穴位与经络,可对面部进行适当刺激,促进面部气血运行畅通,通畅经络血脉,进一步强化气血调和,促进面部功能早日恢复。
本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以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中医施护,治疗1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与单独实施西药治疗与针灸护理的对照组而言,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患者对护理护理服务评分明显提升。结果提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进行中医施护的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张晓英,王树国,杨引弟.针灸联合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9(2).
丁纪琼,张乐惠.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8,4(36):156-157.
陈哲子,杨海蝶,钟伟泉, et al.开天门联合肝胆配穴按摩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4):48-50.
高新.针灸选穴治疗周围型面瘫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1).
范瑞华,刘丽玲,舒鹏.分析周围性面瘫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9):75.
基金项目:宁夏针灸学院士工作站(宁政办发2017[18号])、宁夏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