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心理护理在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张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4

【摘 要】目的:评析脑梗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的脑梗病例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有7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依据的是摸球法,每组有病人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需要展开比较的是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2组经过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要显著低于干预前,而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上,研究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脑梗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病情康复作用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大力普及。

【关键词】脑梗;心理护理;运用效果

脑梗塞在临床老年群体中属于具有较高发病率的脑血管疾病,具体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脑部缺氧、缺血严重,致使神经、血管软化或坏死,其会造成肢体、语言、认知等多种功能障碍,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脑梗塞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肢体瘫痪、眩晕等,其亦是引起患者急性昏迷的主要病因。积极开展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同时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选择的脑梗病例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有70例,现进行以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脑梗病例为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有7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依据的是摸球法,每组有病人35例。对照组的男18例,女17例,年龄范围在58-79岁,年龄平均值为(68.2±4.5)岁;研究组的男19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59-80岁,年龄平均值为(69.5±4.6)岁。以上资料的对比方面,统计学差异上部显著(P>0.05),能行此次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的内容:入院后及时开展病情的抢救工作,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救治的同时予以吸氧治疗,合理调整病房的温度、湿度,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治疗后协助其正确选择体位,定时叩背与翻身,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以促进病情快速恢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心理护理,包括的内容:(1)评估心理状况:以病人的疾病情况、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等作为依据,全面评估其心理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再对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制定;(2)心理干预:脑梗患者年龄大、认知障碍、动作缓慢、体力不支、活动能力差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其心理负担要比其他患者群体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对其行动上的障碍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强肢体护理干预,以促使病人的肢体功能得到改善,避免肢体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果患者性格倾向比较强烈,不能快速实现角色转换,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加强角色训练,让患者快速适应自己的身份变化;疾病不同时期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也需要不同,急性期病人需要进行表情、语言、态度和行为上的交流,提升其治愈疾病的信念和决心,尽可能消除其负性情绪;急性后期需要促进护患间的良好交流互动,督促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勇敢的同病魔抗争;恢复期需要诱导其自我进行心理调适,尽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能做之事,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能力进一步增强。

1.3 观察指标

利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变化,评分越低的情况下证明的是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全部数据的时候用的是SPSS22.0,计量资料用来表示的是(5f1685395651c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组间比较时给予的是t检验,P<0.05能证明的结果是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上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示。

表 1 对比干预前后2组的心理状况变化(5f1685395651c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5)

20.19±3.23

15.27±2.00

19.83±3.05

16.24±2.25

研究组(n=35)

20.24±3.25

9.27±0.55

19.90±3.11

9.24±0.50

t值

0.0645

17.1129

0.0950

17.9672

P值

0.9487

0.0000

0.9245

0.0000

3 讨论

脑梗主要是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尽快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同时对脑部功能进行改善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脑梗中70%-80%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语言或肢体功能障碍,且伴随心理障碍的患者达到了50%,而情绪上的变化会让患者调节功能、抵抗功能均明显降低,进而对生存质量和预后产生影响[3]

近年来逐渐普及和应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护理人员丰富的心理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护理技术操作,可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有效改善,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行为,促使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理护理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完全符合,有利于尽快病情康复速度[4-5]

本组实验中,两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干预前低,且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能表示的是,脑梗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对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病情康复作用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大力普及。

参考文献

[1] 张步玉.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44-245.

[2] 王华琴,吴彩云,路娜.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03):86-87.

[3] 张艳红,吴晶晶.老年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2):257-258.

[4] 赵文霞.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中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3):97-98.

[5] 刘丽苹.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1(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