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145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B超检查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率方法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病变者34例,良性病变者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B超检查,就其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44例良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0~Ⅰ级,占比达97.73%,34例恶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Ⅱ~Ⅲ级,占比达88.24%,同时良性病变组患者PSV、RI等血流参数均显著小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良恶性鉴别的有力依据。结论:对乳腺疾病患者开展高频B超检查,通过病灶区域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评估,能够有效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乳腺疾病;高频B超;血流分级;血流参数
B超是乳腺疾病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对乳腺的结构、血流情况进行显像,并进行血流分级[1]。本文主要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高频B超检查对乳腺疾病血流分级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病患,年龄24~65岁,平均(41.28±5.71)岁,患者均以乳腺胀痛、局部包块、异常溢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其中恶性病变者34例,年龄27~65岁,平均(44.12±4.02)岁,病变类型:乳头状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16例,黏液腺癌4例,髓样癌8例,良性病变者44例,年龄24~61岁,平均(38.44±6.29)岁,其中增生性结节13例,纤维腺瘤16例,囊性增生7例,乳头状瘤3例,其他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B超检查,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流程、注意事项等,获取患者的配合,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平卧位,双手上抬充分暴露患侧或双侧乳腺,与待查乳腺上涂抹耦合器,将高频超声探头置入乳腺正上方向进行检查,探头移动方向为顺时针移动,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进行乳腺的扫描,出现异常回声时,进行相应区域的十字扫描,明确肿块或结节的具体形状、大小及部位,明确病灶的内部回声、有无包膜、边界及血流情况情况,在扫描过程中,须确保断面的相互覆盖,病灶须进行多切面扫描,必要时可进行体位调整进行扫描。
1.3、观察指标
对每位患者高频B超检查过程中,病灶区域的血流分级情况[2],其中0级为病灶内部未见血流信号;Ⅰ级为病灶内部少量血流信号;Ⅱ级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较多,可见多个点状血流或至少一条血管;Ⅲ级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血管较长,呈现网状分布。同时测定每位患者血管收缩期峰值的最大血流速度 (PSV)和血管阻力指数(RI)。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时间段及各时间段内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患者病灶区域的血流分级情况统计:本组患者中44例良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0~Ⅰ级,占比达97.73%,34例恶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Ⅱ~Ⅲ级,占比达88.24%,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情况统计(例 %)
良恶性分组 | 0级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良性病变组/44 | 29(65.91) | 14(31.82) | 1(2.27) | 0(0.00) |
恶性病变组/34 | 1(2.94)△ | 3(8.82)△ | 16(47.06)△ | 14(41.18)△ |
注:与良性病变组相比,△P<0.05
2.2、本组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参数分析:良性病变组患者PSV、RI等血流参数均显著小于恶性病变组(P<0.05),详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参数分析(`x±s)
良恶性分组 | 例数 | PSV (cm/s) | RI |
良性病变组 | 44 | 9.84±2.74 | 0.47±0.18 |
恶性病变组 | 34 | 25.95±6.25▲ | 0.83±0.51▲ |
注:与良性病变组相比,▲P<0.05
3 讨论
乳腺疾病一直是困扰女性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近年来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安全[3]。乳腺癌早期多无特征性表现,且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如乳腺囊性增生、乳腺脂肪瘤[4]等相似,易被患者忽略,而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能够有效提升疾病预后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故而对乳腺疾病进行早期的鉴别与诊断在临床诊疗工作开展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乳腺疾病患者在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前提下,开展了高频B超检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44例良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0~Ⅰ级,占比达97.73%,34例恶性病变者,病灶区域血流分级主要在Ⅱ~Ⅲ级,占比达88.24%,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区域的血流分级普遍较高,主要为Ⅱ~Ⅲ级,同时良性病变组患者PSV、RI等血流参数均显著小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恶性病灶在血流参数方面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的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对乳腺疾病患者开展高频B超检查进行血流分级及血流参数的评估,在疾病诊断符合率方面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圆圆,刘军杰,魏晏平,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BIRADS4类乳腺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5):332-335.
[2]朴英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7:98-99.
[3]陈凤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及意义[J].医疗装备,2018,31(16):32-33.
[4]王玮,赵锦.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联合收缩期流速峰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10):84-86,102.
[5]张加孟,王芳,尹立雪.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及弹性成像评分法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 (11):93-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