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方法

王瑞 李玲玲通讯作者

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50001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02至2019.08时段内诊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6例,划分为常规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常规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急诊护理,比较患者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时间。结果:常规组急救成功率为87.50%,观察组为97.92%,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时间较短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急诊护理模式的使用既可提高急救成功率,还可缩短急诊时间,可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急救成功率;急诊时间;效果

创伤性休克作为现代医疗中常见病症,发病率和生理状况、损伤部位、失血程度及致伤物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特别是在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增强的背景下,外伤因素日渐增多,使之在诱发严重创伤的同时,使创伤性休克症状频繁出现。随机抽取2019.02至2019.08时段内诊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2019.02至2019.08时段内诊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6例,划分为常规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值为25:23;年龄平均数为(40.7±8.6)岁,受伤时间平均数为(90.4±10.5)min。观察组男女患者比值为26:22;年龄平均数为(40.2±8.5)岁,受伤时间平均数为(91.5±10.6)min。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 方法

常规组为常规护理,即精准把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依据躯体状况调整治疗方式。观察组为急诊护理,具体为:(1)入院时立即对患者执行全身检查再执行抢救操作,若表现为休克则应立即补充血容量,若血型欠缺时可少量输注生理盐水,待血压处于平稳状态时再输血。(2)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抬高头部和躯干约为30°,预防脏器移位导致的心肺功能损伤。(3)时刻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和口腔等部位分泌物、血块的清理,特殊情况下可置入气管,保证患者血氧充足。同时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应激反应,若应激反应时间过长、较为严重,则会诱发心律失常,使之在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诱发肝肾/肠胃缺血、缺氧等状况,降低机体免疫力。即在倡导高流量吸氧治疗的背景下,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保证呼吸畅通,若为休克患者则应改为鼻导管面罩吸氧,待症状出现好转时可改为间断吸氧。(4)若患者表现为开放性损伤,可在加压包扎前提下,详细探查损伤部位血液循环状态,预防缺血性坏死;若表现为闭合性损伤,则应精准明确出血原因,做好止血操作。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期间,往往需要大量输血,即应做好静脉通道的建立,如血容量扩充期间,静脉通道应为2-3条,且做好中心静脉压的测定,预防急性肺水肿;若患者处于休克早期,则应依据损伤部位选择适宜大静脉,若为头部/上肢损伤应为下肢静脉,若为下肢/腹部/盆腔损伤应为上肢静脉,若为四肢损伤应为颈外静脉。(5)患者急救过程中,家属会存在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护士应在做好情绪疏导的背景下,明确抢救方式,且要求家属做好准备,预防抢救无效引起的过激事件。(6)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顺利施行,在倡导无菌理念的基础上,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急救成功率。②比较患者急诊时间。涉及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急救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5f16aefb27140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患者急救成功率

常规组急救成功率为87.50%(42/48),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7.92%(47/48),数据比较有意义(x2=3.8523,P=0.0496)。

2.2 比较患者急诊时间

观察组急诊时间较短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急诊时间[n、5f16aefb27140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min]

组别

分诊评估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急救时间

常规组(n=48)

2.7±0.4

14.3±3.2

91.2±11.5

观察组(n=48)

0.3±0.1

9.2±2.0

61.0±10.0

t值

40.3280

9.3634

13.729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创伤性休克即为机体在遭受暴力作用下,脏器存在的重症出血和损伤现象,不仅会阻碍正常血液循环,还会加重躯体疼痛,滋生负性情绪,诱发代偿失调综合征。常规情况下,创伤性休克是因坠落和交通事故伤等因素导致,而一旦面临此现象,应立即和到院急救,辅之静脉通道的建立,及时采取不容血量补充和吸氧等操作。若患者表现为严重性失血,且在静脉充盈状态较差的背景下,可选用粗直类血管,必要时还应采取双通道输液操作。此外,应精准把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出血点包扎止血,依据神志面色和口唇颜色等变化,做好对症处理,保证躯体生命安全。本课题可知,常规组急救成功率为87.50%,观察组为97.92%,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时间较短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急诊护理模式的使用既可提高急救成功率,还可缩短急诊时间,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海静.护理干预用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心理月刊,2019,14(21):138-138.

[2]苏颖喆.护理干预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78+89.

[3]董茹婷,戚艳,王宁.综合护理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7):144-145.

[4]陈擎.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7):133-134.

[5]武瑞雪.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2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