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王妙卿,林志坚,林玉霜,郭毓娟 *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罗哌卡因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152例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需要接受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76例患者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在甲组患者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采取罗哌卡因(0.25%),在乙组患者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采取罗哌卡因(0.20%),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术后疼痛评分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较短,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罗哌卡因有着较好的效果,而且低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明显优于高浓度罗哌卡因。

关键词:临床麻醉;疼痛治疗;罗哌卡因

前言:现阶段,罗哌卡因在临床按照及疼痛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几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对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争议较多,尚未得出统一结论,这种情况下,对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罗哌卡因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次实验抽取本院152例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需要接受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20%)及罗哌卡因(0.25%),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152例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需要接受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76例患者为一组。甲组所选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4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差为6人,患者年龄最小为33岁,年龄最大为80岁,(49.3±7.1)岁为均值年龄,乙组所选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42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差为4人,患者年龄最小为30岁,年龄最大为80岁,(49.6±7.2)岁为平均年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及年龄方面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本次实验的开展;患者为成年人,且精神正常,意识清醒;患者及其亲属完全掌握本次实验的内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1]

1.2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在甲组患者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采取罗哌卡因(0.25%),在乙组患者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采取罗哌卡因(0.20%)。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下,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为(x±s)及(n),检验分别通过t及x2,P<0.05意味着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2]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术后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术后疼痛评分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甲组患者术后一小时、术后5小时、术后10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3±1.4)分、(2.7±1.1)分及(2.2±0.8)分,乙组患者术后一小时、术后5小时、术后10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4±1.4)分、(3.1±1.2)分及(2.3±0.7)分,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较短,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分别为(15.2±3.5)分钟及(38.1±6.1)分钟,乙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分别为(10.4±2.3)分钟及(22.2±4.5)分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152例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需要接受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的患者,意在对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罗哌卡因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3]。两组患者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20%)及罗哌卡因(0.25%),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术后疼痛评分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甲组患者术后一小时、术后5小时、术后10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3±1.4)分、(2.7±1.1)分及(2.2±0.8)分,乙组患者术后一小时、术后5小时、术后10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4±1.4)分、(3.1±1.2)分及(2.3±0.7)分,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较短,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分别为(15.2±3.5)分钟及(38.1±6.1)分钟,乙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分别为(10.4±2.3)分钟及(22.2±4.5)分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苏醒时间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实验表明,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罗哌卡因有着较好的效果,而且低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明显优于高浓度罗哌卡因。

参考文献:

[1]马宏英.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476-1477.

[2]林太峰. 甲状腺手术中罗哌卡因局部喷洒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D].延边大学,2018.

[3]王德生.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下颌磨牙牙髓炎中阻滞麻醉效果比较[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