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探索生活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张敏

常熟市耕心元和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500

摘要

教育部在2012年10月正式印发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五大领域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艺术领域的目标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这就要求幼儿园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本文就如何恰当地运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美术材料,让美术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得幼儿对美术区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生活材料 美术活动 实践探索

引言

教育部在2012年10月正式印发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五大领域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艺术领域的目标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这就要求幼儿园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从而能用美术语言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艺术创作,这使得传统幼儿园以范画为主、过于重视技能培养的美术教学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同时也为我们进行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地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正文

一、美术材料的投放

美术材料是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美术作品的物品。一般属于一次性消耗品,如纸、颜料、自然材料和综合制作材料等等。本研究的美术材料就是指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到的可操作的材料,包括绘画材料和手工材料,绘画的材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画面材料,二是颜料及调料,三是画具(主要是笔)。手工材料则指手工活动中运用到的一些材料,包括泥工材料、纸工材料和制作玩具的材料等等。本研究的美术材料的投放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是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自由选择可操作的美术材料,或者是教师提供特定的美术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

美术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传统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笔和纸张为主要材料的,幼儿因受认知发展水平和动作发展能力的制约,在美术表现技能的掌握上相对匮乏,年龄越小表现技能对其约束越大。长此以往,就易造成幼儿对自己美术操作能力产生质疑,慢慢减弱美术活动的兴趣,甚至对自信心产生影响。

而孩子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极易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根据其已有经验,在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选择相关的美术材料,激发和促进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和对美术活动的探索与追求,让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和匮乏的表现技能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既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又轻松地利用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又能保护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操作的欲望,还能相应地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一举数得。

如何恰当地运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美术材料,让美术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得幼儿对美术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二、生活环境中美术材料运用的原则

(一)适龄化原则

教师在选择材料引导幼儿创作时要充分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材料选择要考虑容易操作,只要进行简单的拼一拼、贴一贴、印一印、吹一吹,就能有所呈现。这样保证了幼儿不会因为技能的限制而操作困难,同时达到锻炼动手能力、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二)适时化原则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充分结合活动主题准备美术材料。如以喜庆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就得多准备一些艳丽、暖色调的美术材料;如果是以植树节、绿化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则应多准备一些 “绿”色调的美术材料。

三、生活环境中美术材料的运用

(一)材料收集与选择

1.生活用品材料

一类是废弃物类。如:盒子、纸袋、纸筒芯、瓶罐、报纸、牙刷、瓶盖、各种纸张边角料等等。这类物品既可以制作汽车、房子、小动物等各种教玩具,又可以将大的纸袋进行再加工,制作服装,还可以根据不同纸质的特性进行撕贴……有一次,几位小朋友躲在厕所里撕卫生纸,我发现后,一边让小朋友观看录像,了解纸是从哪里来的,并告诉他们应该爱惜纸张,一边将一地的碎纸条收集好,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幅“小羊的新衣”撕贴画。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又快乐。第二类是辅助物类(如各类绳子、棉签、吸管等等),第三类是玩具类(如小汽车、积木、弹子等等)。这两类物品由于材料的使用简单,因此小朋友们最喜欢在区角中自由操作。常常是一名小朋友将染好颜料的毛线绷直,另一名小朋友拎起毛线轻轻弹下,一块漂亮的格子手帕就完工了;小朋友选出心仪的彩色毛根,在手中随意拧一拧,一束漂亮的鲜花就捧在手中;小朋友还将小汽车的轮胎、弹子浸泡在各色颜料中,然后在画纸上“滚动”,立刻留下一道道五颜六色的印迹……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又使得他们的探索表现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2.自然界中的材料

其一是自然物类,如各种色彩、造型的花朵,不同形状、纹理的树叶,大小、形态各异的沙石等等。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花瓣,组织开展“树叶变变变”美术活动,引导他们按某一特征将树叶分类放在书本中压一压,叶子风干后用它们进行创意粘贴画。孩子们相互合作,创意无限。有的用刺槐树的叶子做金鱼的身体、枫叶做金鱼的尾巴,有的用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成蚂蚁的小船、飞舞的蝴蝶……

其二是果壳类,如种子(米、黄豆、绿豆、生、黑豆、芸豆等)、壳类(鸡蛋壳、开心果壳、子壳、贝壳、螃蟹壳、乌龟壳等)。此类材料可以进行粘贴画、拼贴画等活动。

(二)材料的运用

1.模仿中的一物一用

为调动幼儿作画的欲望,在刚开展活动时期,一般教师选择的是具有美丽图案的,在印画过程中能自然成型的生活物品作为美术工具及材料,使孩子们在美丽图案的吸引下产生绘画的兴趣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藕》中,幼儿和教师一起谈论藕的用途,开始时幼儿话题始终围绕吃可是当教师将藕切开,让幼儿观察藕的横截面时,他们异口同声:“好像花朵啊!”教师再摆出一副魔术师的模样,示范印画他们就会特别惊奇,纷纷拿起老师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一截截藕,兴高采烈地蘸着各色颜料,愉快地印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从而感受到了色彩的美丽及创作的乐趣。

2.活动中的一物多玩

孩子的美术活动不仅可以用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孩子们在玩玩乐乐中思维不断扩展,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也创造出了一物多玩的新花样。比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孩子们迎来了美工区的新伙伴—各色各样的纽扣。潼潼第一个拿起这个新玩具在海绵上蘸了颜色,在纸上印出了一个个花瓣,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孩子们看见了都聚了过来,也照着她的样子印了起来不一会儿,恒恒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只见他用一根绳子将各色各样的纽扣串联了起来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觉得不够好看,又找来了几片树叶作为点缀,一串好看的项链就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时,教师及时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多作尝试,去探索一种材料的多种用处这样一来,很多材料在活动中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幼儿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功能,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多元性与灵活性。

结语

本文就如何恰当地运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美术材料,让美术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得幼儿对美术区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柳菊兴《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朱小蔓《幼儿园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2011.2

[3]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