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八一中学新疆疏勒 844200
摘要: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数学课,更离不开好的导入。导入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彩 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间联系,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 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中公讲师陈向辉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的几种常用课堂导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入方法:教学探索
一、类比导入法
所谓的类比导入法就是在进入新课程时首先将其和旧知识进行类比,通过类比的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过渡空间,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比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知识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将圆锥曲线和之前我们学习的椭圆等知识进行类比,这样在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学生将会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同时通过类比导入法能够让学生从侧面了解到圆锥曲线和椭圆的异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 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 课。 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 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 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 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开门见山
有时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以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四、情景故事导入法
老师通过讲述和本节课的主题有关的典故、名人故事等或者生活中有关的现象来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加点趣味,并且从生活入手,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是有用的这一理念.例如在学习垂直定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以工地上的重力锤为例引出:“在工地上,同学们都可以看见在砌墙的时候,会有一个重力锤悬在墙体的一侧,这样做的的目的就是保证砌的墙和地面保持垂直,那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垂直定理有关系.”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们在脑海中会出现重力锤悬在墙体上的画面,更加明白什么是垂直,以及垂直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样可以使得数学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不再是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课堂也会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
五、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记的更清。
六、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即先根据新课的内容和目标设置一定的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急于听教师讲解的导入方法。
七、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椭圆的几何性质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八、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而二次函数又是函数的重点,它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还有多媒体动画导入法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导入方法,在此不一一例举。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