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罗荣桓故居管理处 湖南衡阳 4244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面对新时代这个新命题,立足衡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进一步把资源优势变为惠民成果,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是我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关键所在。
一、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我们做了什么
衡东作为“罗荣桓元帅故里”“中国土菜名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皮影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近年来,我县按照“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和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并且配备齐全。罗荣桓故居纪念馆、县文化馆以及政府所属的馆、站全部免费对外开放。高标准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荣桓图书馆开通了数字图书馆,读者可将免费数字资源装入手机随身携带。恒韵花鼓戏公司坚持每年到基层免费演出100场次。恒鑫影业公司每年到村、社区、街道放映公益电影6000多场次,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一方面是鼓励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近年来,我县大力扶持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各类组织和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的团体应运而生,相继组织成立了摄影、舞蹈、诗词书画楹联、作家、民俗、音乐、演讲、旗袍、京剧等群众文化协会,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数持续增加。在县城文体广场、滨江广场、沿江风光带等地,成百上千的居民跳着流行的广场舞,乡镇、村、社区的群众就着路灯、随着音乐翩跹起舞。腰鼓队遍及城乡,几乎每村有一支队伍,全县群众文艺团体数量达到150余个。另一方面是打造节会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欢乐潇湘·美丽衡东”等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四届土菜文化旅游节,尤其是2017年第四届土菜文化旅游节,举办的18个子活动,个个精彩,“薪火相传、土菜飘香”圣火传递活动,遍及全县17个乡镇,直接参与群众3万多人;“衡东土菜·家的味道”主题颁奖晚会,参与演出的近1000名演员中绝大部分是我县基层文艺爱好者。
三是文化活动精品层出不穷。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奖励专项经费,开展了文学艺术奖评选,不断推动文学艺术创作百花齐放。《魅力衡东》、《衡东文艺》、《衡东书法》、《民俗衡东》等刊物相继创刊并稳定发行,长篇小说《欲望高速》、个人文集《树园随笔》、诗集《唯美的岁月》等一大批文艺书籍相继出版。几年来,数十件文艺作品在省、市获奖。衡东吹打乐:洣水放排》夺得了2013欢乐潇湘活动省、市一等奖;书法作品《苏轼词选》和《条屏》分别斩获了2015欢乐潇湘活动省二、三等奖。此外,歌曲《抗日名将罗芳珪》、舞蹈《洣水采莲曲》、情景剧《红军师长王光泽》等也颇具地方特色,歌曲《洣水之歌》和民间技艺百科全书《九工十八匠》,具备了冲击“五个一”工程奖的水准。
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还缺什么
一是场地建设滞后。活动场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活动场地,活动就难以开展。目前,县城没有一个能满足较高水准艺术表演演出的剧院、剧场、音乐厅,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公共竞技体育场地,一批建设年代早、设计规模小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等,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县城部分老旧小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有限,人们只能汇聚到几个大广场,往往出现争抢场地现象;在新建小区,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乡镇影剧院由于年代久远,有的破败不堪,有的不复存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办公用房、设施设备被占用或闲置现象严重。
二是组织引领欠缺。目前,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尚处于“浅层次、小规模、不均衡、零小散”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氛围还不浓厚,特别是男性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数还不多;文化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吸引力不强,真正符合群众生活特点、适合群众欣赏水平、喜闻乐见和容易参与的文化节目还比较少;团体演出节目多以舞蹈为主,形式还比较单一;群众文化活动创作能力不强,学别人的多、原创的少。
三是队伍不够健全。大部分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例低,人员老化。文化站、文化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专干不专用”的问题比较普遍。每次创作活动都是那么几个老面孔,新人难以顶上,致使我县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多。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九成以上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包括各个文艺团队的队长以及广场舞的领操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培训。
四是体制仍然不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仍然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尽管文化体制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把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整合成综合文化服务站,人、财、物下放到乡镇,运行有待加强,文化专干常年承担乡镇中心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投入少,无法组织更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尤其缺少村民所熟悉的文艺宣传队进村到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文艺演出和文艺宣传活动。
三、让文化更“惠”民心,我们该怎么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这为我县当前文化活动发展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通过硬件提档、服务升级、形式创新等务实之举,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推动文化更“惠”民心。
(一)要提档硬件,让文化果实惠民更亲民。要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通过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来提高文化服务的水平。要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建议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广场、滨江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运作、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加快县奥体中心、影剧院、乡镇文化场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文化育人场所。
(二)要升级服务,让文化盛宴顺民愿惠民心。文化惠民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而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乡镇和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一要完善政策机制,调动基层文化体系建设积极性。建议打破原有运行体制,将乡镇文化机构的管理权限上移,人财物统一归县级文化部门管理,统筹安排、监督考核。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让基层文化场馆留得住人。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针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农村文化能人等的业务培训。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离退休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在农村担任文化指导员或文化管理员,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同时,要争取多参加省、市综合性大型文艺演出,借力省、市的业务培训平台和演出实践,为衡东培养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要扩大服务覆盖面,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的延伸。要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贫困乡村开展结对帮扶、文艺扶贫活动,关注基层文艺骨干,并通过辅导培训以点带面,扩大文艺服务人民群众覆盖面,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的延伸。
(三)要创新形式,让公共文化增强群众幸福感。一方面是要以节会为媒,促进群众文化生活提质。要以春分、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确定群众文化活动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吸引群众走出家庭,进入社区,融入社会,增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真正达到“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目的。要继续办好“欢乐潇湘·美丽衡东”、群众文化艺术节、土菜文化旅游节等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节会活动,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更多种类发展。
作者简介:刘思进(1972.07-),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政工师,本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