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指挥学院 300000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依赖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信息安全隐患。手机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多样,个人信息安全遭受着巨大威胁。因此,用户应该通过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技能,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等方式,提高手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关键词:手机信息安全 信息泄露渠道 防范对策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我们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沟通交流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红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信息安全隐患。
一、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1.使用应用软件时造成隐私泄露
智能手机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就像一台小电脑,用户能够方便地自行安装各类应用软件,这就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有些应用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放用户的某些权限,违规收集用户的信息和数据,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
比如,现有的智能手机均有定位功能,通过运营商基站或者卫星定位等功能就能够确认手机的位置,精度可达10米。例如,人们出行使用的导航软件;网上订餐使用的定位功能;视频直播使用的附近用户等等,都是通过手机的定位功能实现的。定位功能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泄露着我们的个人定位信息。利用导航定位功能,用户的行踪几乎是完全透明的。
2017年11月,美国健身追踪软件Strava发布的数据可视化热点图“Global Heatmap”,意外泄露美国军事基地以及间谍前哨的位置及人员配置信息。该图记录了使用者的一切运动信息,显示了超过3万亿个私人GPS数据点。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在阿富汗、吉布提、叙利亚等地的军事基地及敏感信息。因为,在这些地区,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几乎都是美国军人,军事基地的位置都被用户活动标记了出来,甚至可以看到士兵们的慢跑路线,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随意传播造成隐私泄露
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工作方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存在很大的泄密隐患。与应用软件违规收集信息相比,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我们使用手机时主动让渡的隐私信息。
以微信为例,微信因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独特的传播特点,引领起新的社交热潮,并且成为网民手机端最常使用的应用软件之一。微信通过移动互联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自由意识表达的平台,人们开始有意无意的将个人隐私信息作为新鲜事在微信平台进行发布,并且在微信使用中部分功能也在不经意间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些年轻人缺乏政治敏感性,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随手拍,将自己的日常琐事、喜怒哀乐放到网上,甚至还将单位的文稿或政策动态发到网上来炫耀,凸显自己消息灵通,能力强,博点赞。这些做法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用智能手机拍摄上传,极易被别有用心人员利用恶意程序窥视和窃取。即使文件上传后被立即删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只需利用数据恢复技术便可使其“重现金身”。由此可见,手机新媒体在方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主渠道。
3.个人使用习惯导致隐私泄露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二维码技术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扫码支付、认证等已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中的新习惯。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殊不知二维码已经成为成病毒传播的新阵地。目前,网络上二维码制作和扫描软件非常多,且生成的二维码信息人眼难以辨别,其中储存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常常会出现被篡改、泄露、植入木马病毒的情况,很多人不经意间“扫一扫”就可能中招,造成个人重要信息或隐私的泄露。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服务,很多人外出时习惯不假思索地用手机连接未加密的WiFi网络,上网浏览或收发信息,而这些公共免费的网络多是不安全的,没有任何密码保护或其他认证方式保护,在这种网络中,攻击者很容易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用户手机。如果手机自动搜索并连接到了黑客恶意架设的WiFi上,手机里的一些重要数据就会轻易的被黑客截获,手机中未经加密处理的用户名和账号密码以及其他私密信息等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泄露出去。
除了上述常见的三种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很多种因素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发生。比如,我们在与亲友信息交流时就可能造成隐私泄露。大家现在每天都会通过智能手机接收发送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各种信息,如果你接收到信息里有一个链接,你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随意打开,因为这个链接有可能是窃密者冒充官方机构或者亲朋好友通过恶意软件发送的。你一旦打开这个链接就可能感染病毒,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种情况,智能手机维修或遗失,也会导致手机中一些较为敏感的信息,如短信息、通讯录、照片及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被他人所复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智能手机中的部分信息被删除,但是如果被需要,也同样可以被恢复与肆意利用。
二、个人信息安全防范对策
1.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大数据时代,每个用户应该明白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必须要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从近些年曝光的信息泄露事件来看,主要是由于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无意过失泄密达到95%左右。有的用户根本没有信息安全意识或安全常识,没有保密这根弦,有的对保密常识不懂不会,即所谓的无知无畏,把个人隐私“玩”到了网上,微博、微信上拱手送密,主观上虽无恶意,但是客观上起到了自毁长城的“资敌”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一部智能设备的情况下,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2.提升自我保护技能
一是要及时安装和升级手机安全软件,主动防御外来侵袭。比如360手机卫士、手机安全管家等。当这些安全软件提示应用软件需要获取我们的一些权限时,那就要特别小心了,需要对该软件进行重点检查,如果不能确认是否安全,就不要使用这个软件。
二是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保证下载的安全性。在下载一个应用软件之前,先进行一下调查,查看其它用户发表的评论和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碰到过的问题,如果评价不好或者问题比较多,尽量不要使用。还可以将同类的手机软件比较一下,选择一个更可信的手机软件下载和使用。
3.养成安全使用习惯
一是在使用应用软件时,一定要阅读软件的隐私保护政策,有些应用软件可能会把用户信息卖给第三方。使用应用软件时要谨慎开放手机权限,关闭不必要的权限,随时了解软件关于隐私协议内容的变化。
二要禁止自动无线上网功能,防止手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时间挂在网上。要随时查看自己的手机上网流量,如果流量出现异常,要立刻核对上网清单,找出流量异常的原因。同时要在手机上安装流量监控软件,掌握所有软件的流量信息,对于总是偷偷上网的软件要特别警惕,尽量不要使用。
三是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环境下的二维码,在扫码时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二维码的真伪。不随意打开通过短信、彩信发来的链接,防止进入恶意网站。目前很多手机恶意软件是通过短信、彩信链接来进行传播的。
参考文献:
[1]李逸飞.论法律视角下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与防控[J]. 法制与社会,2020,(6).
[2]季荣瑶,蒋曾,王楚翘.“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与保护[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
[3]刘迎兵.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及研究对策[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
[4]王寅.消费者网购时行为意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影响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
[5]徐漪,沈建峰.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与管控——基于徐玉玉被骗身亡事件的审视[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4).
[6]冯持,张婷婷.“裸奔”的个人信息——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分析[J]. 情报探索,201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