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摘 要】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对肺栓塞或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接收的82例肺栓塞及高危肺栓塞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1)与联合组(n=41)。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联合组患者则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做评价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前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对肺栓塞或高危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优质护理:肺栓塞:高危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or high-risk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high-risk pulmonary embolism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n = 41) and combination group (n = 41). Among them,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 for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hile predictive nursing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combined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vital signs of the former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ulmonary embolism or high-risk pulmonary embolism,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pulmonary embolism: high risk factors
肺栓塞在临床较为常见,指的是各种栓子在人体肺动脉与其分支结构中[1],进而对其肺血循环供应提供造成负面影响的病理状态,具有病情重、进展快的显著特点,因此针对肺栓塞患者以及存在高危肺栓塞因素的患者早期采取诊治措施,以及相关预防控制工作,对于改善患者病理状态和增加治愈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通過选取我院接收的82例肺栓塞和高危肺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后分别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旨在进一步探讨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对肺栓塞或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接收的82例肺栓塞及高危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41)与联合组(n=41)。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肺血栓栓血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肺栓塞标准。其中常规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2-80岁,平均(64.77±10.02)岁。联合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平均(65.31±10.87)岁。经核实,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其病情与季节特点予以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对存在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镇静处置,若观察到患者出现胸痛等其他不良症状后则采取止痛治疗和对应护理。 1.2.2 联合组护理 (1)优质护理:①存在高危肺栓塞因素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及出汗等能够促使肺栓塞发生的症状。若发现则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然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救护,及时予以鼻导管吸氧,防止低氧血症。吸氧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湮灭监测,强化对其指标监测和护理工作,尽快建立通道并配合急救护理。 ②注意病房环境的安静和空气流通,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以避免栓子脱落,保持肠道通畅,切忌过度用力。卧床时间通畅为肺栓塞活动期与溶栓治疗的两周时间中,用肝素或是低分子肝素进行为期7-10天的抗凝治疗。对存在下肢肿胀及疼痛的患者予以热敷与按摩。 ③由于肺栓塞是突然发病,加之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及惊慌等不良心理情绪,甚至使其产生濒死感。因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入院起就对其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检查与溶栓治疗的必要和意义,也可通过讲解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信心。 (2)预见性护理:①对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筛选并统计患者是否存在一下高危因素:年龄超过40岁,是否肥胖,制动时间是否过长,有无吸烟、应用避孕药、雌激素治疗、创伤与手术、妊娠、恶性肿瘤、静脉曲张、心脏、肾病及肺炎性疾病等。 ②对存在高危肺栓塞因素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如:戒烟、适量运动、减肥;排便时用坐便器,以防便秘,穿弹力加压长筒袜预防下肢静脉曲张。耐心向患者讲解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体征及症状。 ③加强病房巡视和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其异常状况。天气转凉时要重视患者下肢的保暖措施,静脉穿刺首选上肢静脉,避免股静脉选择。穿刺、拔管后的棉球按压时间切忌过长,以防局部血栓。对长期输液与经静脉给药者,不能在同一个静脉反复穿刺,以防静脉炎。 ④术后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以促使血液循环。患者取平卧位时,可适当进行踝关节伸展运动,若其无法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则需要协助患者被动进行关节屈伸运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观察统计,联合组患者出现胸闷1例,气促2例,心悸1例,心痛1例,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常规组患者出现胸闷5例,晕厥1例,气促2例,心悸3例,心痛1例,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7%(12/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经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加之发病突然和病情重的特点,而有效预防措施、早期发现以及对应治疗处置具有提高治疗疾病治疗效果的作用。相关临床研究表明[3-4],肺栓塞有着较为明确的发病诱因、高危因素,预见性护理则能够有效降低获得性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另外,通过对本病发病特征的总结,调整治疗方案,加强病情观察,就能够在根本上防止肺栓塞的出现。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41例肺栓塞或高危肺栓塞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经研究结果分析,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明显低于常规组29.27%(12/41),且前者干预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结果更佳,充分表明该护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与优质护理对肺栓塞或高危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波,于佳,王雅娟.循证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48+252. [2] 王磊.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2088-2089. [3] 周云霞.路径式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51+66. [4] 刘晓青.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应用于肺栓塞及其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8):131-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