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的相关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3

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的相关探究

王洵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200433

摘要为了适应时间需要,我国的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项目不断拓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次研究当中,以航空医学训练对医疗保障所提出的要求作为切入点,对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在训练前、实施以及讲评三个阶段的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条件。 关键词军事飞行员;医疗卫生保障;航空医学训练 1.航空医学训练对医疗保障提出的更高要求 1.1训练内容对医疗保障的更高要求

军事飞行员所接收的医学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训练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飞行中的各种不良环境和潜在风险,在地面上进行模拟,为飞行员营造较为真实的体验,在训练中掌握飞行中的供氧、抗荷装备在发生危险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具体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危险情境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中,飞行员可能会承受长时间持续性的高荷载,暴露在低气压的环境下,缺氧感受明显,这些都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作业能力也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这种训练内容就要求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医疗保障条件也必须到位。 1.2训练运行方式增加了医疗保障难度

军事飞行员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们在参与航空医学训练时,日程普遍是比较紧的,在空间上的集中性比较差,选择的任务地点较为分散。训练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离心机训练作为其中较难的一个,为军事飞行员所设置的训练环境为持续性高载荷,且因为对设备有特殊需求,有些项目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地点距离医疗机构比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护人员前往训练场地随行保障,避免在发生问题时无法进行急救。显然,这种运行方式对医疗条件的需求是比较高的,使医疗保障的难度出现了一定的上升。

  1. 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普遍存在重疗轻训

因日常训练任务较为繁重,军事飞行员需要定期进行疗养,他们到医院进行疗养时认为自己的疗养中心在于对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在疗养期间将体检和健康鉴定项目进行完毕,很少会进行训练安排,这种重疗轻训的现象显然是不利于医疗保障工作展开的。 2.2航空医学训练中医疗保障难度大

军事飞行员在展开航空医学训练的过程当中,所参与的训练项目种类繁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高风险,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说,迅速减压训练和离心机训练,都会在短时间内将飞行员置于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当中,对其身体所造成的危害是我们所必须重视的,若是训练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可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意外情况。上文中已经提到,有些训练项目是不能在医疗机构附近完成的,要完成医疗保障工作,医务人员需要到户外随行。 2.3缺乏训练专用人才

现阶段,负责航空医学训练卫生保障工作的训练人员大多不具有专业的经验,往往是从专门负责疗养工作的部门抽选出来的,对健康鉴定和体检工作的熟悉度比较高,却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航空医学训练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经验较少,由他们来进行航空医学训练指导工作的效率并不高,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4缺乏训练后的医疗回访

航空医学训练大多是将不同驻地的军事飞行员集合到一起来完成的,单次训练所消耗的时间比较短,如果飞行员在训练中发生了意外事件,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为其进行处理,但是飞行员回到自己的驻地之后,医护人员无法完成后续的实地跟踪与随访,并不了解军事飞行员离开以后的恢复情况。 2.5医疗保障人员专业水平相对缺乏

上文中提及航空医学训练具有多个部分,且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在训练中容易发生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这就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突破学科和专业的限制,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了解与航空医学有关的内容。将视角放到我国现阶段的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上,专业素养较强的人员仍然处于一种比较缺乏的状态,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锻炼。 3.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3.1训练前阶段 3.1.1进行健康宣教及医学理论培训

在正式开始航空医学训练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为军事飞行员进行科学完整的健康宣教,在理论层面上对他们展开培训,帮助飞行员做好训练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首先,在展开健康宣教工作时,医护人员要用耐心的态度与军事飞行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观察其对航空医学训练的依从性,剖析可能会对其训练造成影响的因素,若飞行员确实存在心理问题,则需要依据其个性特点来调整心理护理方案,及时推进心理疏导工作,缓解飞行员的紧张情绪,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参与到训练当中;与其他训练有所不同,航空医学训练要求飞行员自身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了保障飞行员参与训练时的状态,医护人员需要为他们制定饮食以及作息方案,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飞行员更加注重自己的生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预防日常疾病和运动损伤等。其次,在展开理论培训工作时,医护人员需要整理与航空医学训练有关的资料,让飞行员意识到这项训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程度,激发其训练热情,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让飞行员对航空医学训练中的心理训练部分产生了解,便于后续训练的展开;航空医学训练要在特殊的模拟情境下展开,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医护人员要提前告知飞行员,开展针对这些问题的训练,让飞行员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通过高空、抗荷等生理训练方式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专项训练,防护设备可以更好的保障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后续训练工作的展开。 3.1.2进行训练医学评估

为了确保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医学评估,重点关注身体素质比较差的飞行员,若评估结果不能满足训练要求,则需要针对飞行员的体质特点来对其进行治疗,或者是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结合我国的航空医学训练实践情况来看,所针对的飞行员群体主要集中在自由空战参与者和高性能战机驾驶者,训练内容较常规航空医学训练更为严格,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具体来说,他们在抗荷训练中所需要承受的载荷量是非常大的,这不但会影响到飞行员的颈、腰腹、下肢部分的肌肉,更会对他们的心脑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若飞行员在没有达到生理要求的情况下强行参与训练,可能对其生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加压呼吸耐力训练中,面罩对飞行员所产生的压力会随着飞行升限的提高而提高,若飞行员的呼吸储备达不到要求,那么其在训练中会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呼吸频率加快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对飞行员来说,迅速减压训练是比较常规的一种训练项目,也就是在高空增压座舱破损的情况下,飞行员处于一种迅速减压的状态,此时其所承受的生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飞行员在训练时处于患病状态,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会导致鼓膜受压,因此而造成损伤。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正式训练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飞行员进行全方位的医学评估,监测的内容除常规检查项目以外,还需要覆盖颈动脉超声和脊柱平片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CT检查。在检查结果出来以后,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来做出专业的医学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不同的飞行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健康的飞行员可以按照常规训练模式展开,患病或是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的飞行员则需要进一步治疗并对训练项目进行改变。除此之外,飞行员在参与航空医学训练时大多不在自己的驻地,水土不服和长途跋涉导致的疲劳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饮食方案的变化也会对其肠胃产生影响,一旦因此而出现患病症状,训练进度和最终所产生的效果必然达不到预期。所以,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飞行员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治疗手段,若发现飞行员无法承受训练强度可提前终止。 3.2训练实施阶段 3.2.1进行训练风险评估

医学研究证明,飞行员在航空医学训练中需要长期持续性的暴露在高载荷、高压力的状态下,提升心律失常症状出现的概率。同时,因人体受到高载荷状态的刺激,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血液的流动也会因此而受到不良影响,直接导致飞行员功能紊乱问题的产生。离心机训练中,若飞行员的耐力达不到要求,可能会诱发视力丧失问题的出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产生意识丧失;抗荷训练中,若飞行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训练动作和流程掌握不熟练,可能会对颈部和腰腹部位置的产生伤害,需要注意的是,抗荷训练本身对飞行员的伤害就是比较大的,即使其在设备应用和动作流程上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的,也可能会产生不适感,个别身体素质比较差的飞行员甚至会发生皮肤点状出血;加压呼吸耐力训练中飞行员需要承受来自于面罩的逐渐上升的压力,这种负荷会导致其呼吸不畅;减压训练难度较高,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其生理储备不足或是心理状态存在问题,极易发生意外事故,耳气压伤和肺损伤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症状。训练中的这些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要结合飞行员的训练项目来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做出科学准确的预判,采取相应的训练手段来达到预防作用,而对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的飞行员则要通过治疗或是调整训练计划等方式来保障其安全。 3.2.2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处置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医护人员要为飞行员制定训练开始之前的热身方案,避免飞行员因训练开始之前热身不足而发生肌肉损伤。第二,在训练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帮助飞行员对训练钟表馆所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调试,将其调整到最适合使用的状态,比如说抗荷服和面罩等要保持合适的孙进度,腰带、靠背等也要处于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在训练中可以对飞行员的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科学研究证明,利用某些物体来对腰部进行支撑可以减少肌肉所承受的压力,避免脊椎受到损伤。第三,在训练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要用设备对飞行员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其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电图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应该即刻要求飞行员停止训练,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对其展开治疗,避免不可逆的损伤的发生。第四,在训练场地放置足量的急救设备及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第五,及时处理训练中的意外事件,针对不同的训练部分及飞行员所受到的具体损伤选择不同的处理手段,比如说,若在离心机训练中出现了呼吸困难,及时对其进行给氧治疗,若是颈腰出现强烈的不适感,为排除其他部位的损伤,需要展开全面检查,同时还要对患者的颈部和腰腹部进行固定,防止在搬运中出现二次损伤。第六,加强训练基地与医院治疗的衔接,在将飞行员送医治疗之后,组织医院内部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进行会诊,需要注意的是,不光要对患者生理上的损伤展开治疗,若其心理发生问题,也应及时针对其个性特点来选择心理护理方案。 3.3训练讲评阶段

在训练结束之后,由专业的医疗卫生保障人员对飞行员的训练成果进行医学评估,若飞行员与训练要求之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则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比如说,对力量不足的飞行员增加力量训练,对耐力不足的飞行员则要根据其体质进行调整。引导飞行员互相进行交流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找出心理或生理上容易发生的问题,有利于后续训练的顺利进行。后期随访是一个需要提起重视的问题,不能仅将飞行员的治疗停止在其离开训练基地时,综合考虑来看,最适合飞行员的两种随访方式是电话随访和部队调研,医护人员通过后期随访对飞行员的训练成果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了解,对此前在训练中出现意外事件或是身体素质比较差的飞行员,则需要与其进行深入沟通,分析其在部队所采取的训练方式,据此来对航空医学训练中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进行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军事飞行员在航空医学训练中所接受的训练项目难度较大,风险系数高,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进行自然也面对着更高的要求,飞行员的训练运行方式更是加大了保障工作的展开难度。根据实践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在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进行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疗轻训、人才缺失、后期随访不到位等都会对保障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要解决这种问题,就要在训练的准备、实施和讲评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更好的维护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鹏年.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预防医学专业,2016.

[2]黄靖汪东军王惠淑国佳李洁孙荣丽徐雷.军事医学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综合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军事医学,2018(12).

[3]王红徐艳马月欣金朝王全李宝辉王海霞林榕张立辉.飞行员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实践探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01).

[4]王军, 汪东军, 李洁,等. 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的探讨[J]. 人民军医, 2016, 059(007):670-671.

[5]国佳, 张家康, 张晓丽. 提高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能力思考[J]. 空军医学杂志, 2019, 35(02):23-25+41.

[6]邹志康, 吉保民.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航空医学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 空军医学杂志,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