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农商银行 山东龙口 265701
摘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历了从财务导向到风险导向的转变,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现出来。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应当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在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后,指出了大数据技术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一、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
(一)促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向持续性审计转变
持续性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持续性审计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和效能。从持续性审计的特点来看,注重审计过程的连续性、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审计程序的自动化和审计风险控制[1]。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实现审计的连续性、及时性和自动化,而且有利于进行风险控制。因此,可以说大数据技术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发展机遇,促使其向持续性审计转变。
(二)推动内部审计作业模式的更新
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中,更多依赖于人工完成审计工作,虽然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普通的计算机技术仅仅完成了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收集,并不能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大数据审计平台可以及时完成审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同时利用大数据审计软件可以实现全面、及时、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改变了传统的审计作业模式[2]。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商业银行也重视内审部门和机构的优化,从而符合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要求,也可以有效节约审计成本。
(三)促使商业银行审计效能的提升
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庞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对内审数据进行分类和描述,提供了审计工作效率。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中,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出审计结果,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商业银行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内部审计模型化,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地。利用多种数据模式对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分析和预测,能够准确查找相关问题,有效提高审计效能。
二、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一)审计内容变化产生的风险
审计内容直接决定着审计风险,以往银行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现场的传统业务,审计范围较小,手段单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审计内容逐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导致审计风向发生了转变[3]。除此之外,银行使用的审计软件也是各不相同,审计人员无法熟练操作各种审计软件,也无法及时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难以保障审计工作的稳定开展,以此增加审计风险。
(二)控制体系不完善产生的风险
商业银行设置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借助准则对银行资产、银行数据、银行资料进行保护。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商业银行的控制体系并不完善,且受到结构设置不合理,难以执行各项要求,信息系统不够先进,系统兼容性不强等问题的影响,增加了审计难度,人员在审计阶段无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甚至在审计阶段会出现数据损坏及信息丢失,无法保障审计质量,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职业素养缺失产生的风险
审计工作本身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一些审计人员由于不同的原因,或是理论知识缺乏,或是故意为之,会隐藏一些重要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促使其不断学习审计知识,积攒审计经验,且强化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但实际情况与其背道而驰。审计人员若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自身的责任感与正义感也不足,无法保障审计质量。部分审计人员只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方式,未能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软件结合在一起,难以保障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无法保障审计数据的精准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分析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审计能效
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类、描述,而且进一步的进行有效地预测。还需要积极的建设起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特点的内部审计分析预警机制,对经营管理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加工。通过采用数据深掘算法,并结合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建立起更为广阔的全流程、广覆盖的内部审计分析。并将内部审计进行模型化,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还要运用系统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检测预警工作进行开展,通过设立科学的参数和对日常监控的环节筛选,从而保证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内部审计的能效提升。
(二)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银行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间存在数据集中,数据量飞速增长的形式,现如今银行的传统业务信息已经基本实现电子化,这就迫使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对审计作业模式进行改革,要将内部控制测评机制作为基础,通过业务电子化的电子数据,并将这部分电子数据进行转换、分类、整理、分析和验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数据式审计。这样能够让内部审计服务更加贴近业务需求,更能够敏锐及时的对风险进行预警,实现潜在风险识别零距离。如何实现审计作业模式的革新。首先,应当在银行内部审计项目中加强对审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从中筛选出可疑线索和分析结果,并将其作为数据式审计作业模式的统领,在审计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分析结果与筛选出来的线索,从而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其次,应当按照审计的相关流程对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部门和岗位设置,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审计部门设置方式,着力于减少内部流转环节。
(三)提高审计结果利用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庞大的数据信息让人们的思维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不能够仅满足于传统的重点业务重点审计的审计方式,这种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审计需求而且更难以满足风控的需求。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仅通过抽样分析或静态分析很难对风险和异常进行察觉,必须要构建起动态的分析和全量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现如今,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建设起以风控为导向、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型审计检测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抽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全量数据审计来揭示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隐患,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四)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大数据时代下对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数据的首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应着重对审计人员进行培养,使其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开展审计工作,有效地帮助企业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大数据时代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敏锐的风险嗅觉和风险洞察力,还应当具备对数据本身的识别能力,随着大量数据的涌入,审计内部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量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技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银行内部审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银行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深入挖掘分析,着重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发挥银行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乐辉.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师,2020(04):122-123.
[2]安杰.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1):91-92+64.
[3]金海珠,石怀旺.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应对[J].营销界,2019(33):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