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 南昌 330013
摘要:为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需求,本文创新性地引入沉浸式体验的概念,将主题餐厅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分析其运用沉浸式体验的原因及表现,以期使顾客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而沉浸在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场景之中,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沉浸式体验;主题餐厅;文创
引言
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播不断受到重视,这在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政策层面可见一斑。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元素与时代意义,对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动作用。而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红色教育的学习圣地。尤其是许多高校为了让新一代青年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精神,多次组织师生团队到井冈山开展研学活动。据“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统计,其年培训学员达20万人次以上,可想而知前往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群体数量之多。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主题餐厅作为一个旅途中休息整顿、补充能量的消费场所,在满足人们基本的用餐需求中也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在项目组的问卷调研结果中,有81.9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用餐过程中进行体验活动。基于此,红色文创主题餐厅整合提升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并运用沉浸式体验场景,分别通过设立体验分厅、营造用餐环境、提供特色菜品和搭建文创展台等方式调动顾客多方面感官的沉浸式体验,以达到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
一、沉浸式体验概述
1975年契克森米哈首次提出了沉浸理论,而沉浸式体验则是沉浸理论在体验行为中的内容。沉浸式体验是为参与者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使其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沉浸式体验可以概括划分为感官体验和交互体验。感官体验即为视、听、味、嗅、触五感上的刺激,多感官的沉浸体验可以吸引体验者注意力和增强情感共鸣性,从而提高体验馆与体验者的连接性。交互体验则更加注重体验者行为上的互动体验,在新媒体影像下实现的虚拟物象中,体验者通过行为干预来获得相应地信息反馈会增强虚拟现实的“真实性”。[1]
沉浸式体验中技术手段与思维创新实现了完美结合,其消费经济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正在将人类感官体验推向极致化,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看到、得到、感受到的场景呈现出来,使沉浸式体验文化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而在大众消费领域赢得市场眷顾。
打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往往能够营造场景的活力,增添故事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娱乐性,实现文化体验的场景化升级。而红色文化和餐饮服务融合本身便塑造了一个文化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主题餐厅营造出一种空间的符号性表达,无形中传达了一种文化价值理念,并不断激发和促进顾客的体验和消费行为。
二、红色文创主题餐厅运用沉浸式体验的原因
(一)提升消费品质
井冈山精神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井冈山当地依托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符号”,吸引全国各地人们前往进行体验性经济消费。可以说体验是文化旅游活动的核心内涵,而餐饮是文化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地红色文创主题餐厅充分挖掘并再现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特色内涵,试图突破传统的就餐环境,打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提升顾客的互动感和参与感,使消费品质得到提升。
(二)增进情感认同
让顾客在餐厅中实现消费简单,但让顾客记住餐厅所蕴含的文化,并在体验中获得对文化的情感认同却不容易。面对顾客不断上升的娱乐与精神品位,主题餐厅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方面考虑顾客的感官,并结合井冈山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将其融入餐厅特定场景中。在带给顾客沉浸体验的同时,也要兼顾体验环境与体验形式在艺术性、立意性、教育性上的价值输出,使体验者除了参与体验环节互动,亦能在精神、情感认知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升华,使人们在多感官体验中得到情感共鸣。[2]
(三)创新传播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人类叙事实现了视觉转向,并进一步强化了视觉文化的中心地位。VR体验分厅作为一项新的视觉产品,是对客观现实世界视觉体验的颠覆,它所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沉浸式传播,具有强烈的包围感、高度的真实性和凝视的快感等特点。[3]视觉系统是人产生沉浸感的第一要素,因此餐厅在体验分厅、用餐环境、特色菜品和文创展台中都非常注重“视觉”这一感官,使人们在这些场景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三、红色文创主题餐厅中沉浸式体验的实施
餐厅通过设立体验分厅、营造用餐环境、提供特色菜品和搭建文创展台,使顾客在特定场景中模拟特定时期的视、听、味、嗅、触等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提升红色文化素养,达到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
(一)设立体验分厅,穿越革命年代
1.VR体验分厅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下,当下的体验馆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实施“数字化举措”,借助新媒体来完善改变传统体验馆的展陈方式,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体验馆娱乐与精神上的体验需求。故餐厅设立了一个适合饭后学习体验的VR展馆,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学习红色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该分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使用计算机模拟现实全景环境,使用户沉浸到智能终端构建的数字仿现实环境之中,可模拟革命年代的“视”“听”感官的交互体验,增强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性,即沉浸式体验。作为目前表现力呈现效果最好的新媒体技术,这种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从历史事件再现和全景视频展示两个方面实现其预期功能,使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去追寻革命足迹,达到研学目的。茨坪城、小井红军医院、朱毛挑粮小道等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记忆名词,组建红四军、红歌会、抢滩登陆等不再是影视剧中的军事符号,每一位鲜明的人物,每一段撕心裂肺的情景,每一件催人泪下刻骨铭心的往事,都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实现“情景再现”的效果氛围。
2.DIY体验分厅
井冈山作为江西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许多青年学子到访,学习井冈山精神,故餐厅设立DIY体验分厅,使人们在简单的制作活动中得到“视”“触”感官的交互体验。分厅内特色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在就餐前顾客可以利用手机选择红军食材并制作创意红军餐,体验革命时代人们的饮食;二是在用餐后顾客可以体验编草鞋、制作泥塑等项目,自己动手制作增加乐趣,并带走制作完成的作品。人们在具有趣味性的体验过程中,完成“接受者-参与者-创造者”身份转变。
(二)营造用餐环境,感受时代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题餐厅作为一股新势力,崛起在餐饮界。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不单提供饮食,还提供以某种特别文化为主题的服务。餐厅在环境上围绕该主题进行装修,同时食品也与之相配,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让顾客在某种场景体验中找到全新的进餐感觉。
将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与餐厅设计有机结合,使餐厅设计成为展现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怀旧风格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用餐体验,使人们在用餐的同时从“视”“触”感受到浓郁的红色记忆,增强情感认同。餐厅主要为砖木结构,外观黄墙黑瓦,内部墙面和柱子上端采用以前民间常见的红砖墙和水泥墙,并对一些地方做破旧处理,使其产生一种斑驳感,并且会在墙壁上张贴老照片、旧报纸等展现井冈山当地红色文化的装饰品。餐具则选用以红白为主色调的陶瓷制品,茶杯上印有红色文化宣传标语。服务员均身穿红军装,包厢名、菜名均以历史事件命名,这些红色文化独有的标识,让顾客仿佛已到达革命老区,感受到时代魅力。
(三)提供特色菜品,共忆峥嵘岁月
餐厅环境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优势,而食物则是餐厅的灵魂,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永久的竞争力。在物质极其匮乏的革命时期,人们生活艰辛,食物以粗粮为主,对酸甜苦辣从不挑剔。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追求一种更为健康的饮食方式。
餐厅所有菜品以红色记忆为出发点,在菜品中展示年代文化,让顾客在“视”“味”“嗅”中感受菜单上的革命故事,体会舌尖上的长征之路。根据人们的饮食观念,结合革命情怀,以赣菜为主打,并在传统赣菜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变重油,咸辣的特点,提供红米饭、南瓜粥、芋头、红薯、野菜、黄瓜、萝卜等菜品,以粗粮和本地农家菜为主,以鸡、鸭、鱼、肉、虾等荤菜为辅,健康与美味交融。此外,在基础菜品上推陈出新,同一菜品推出不同的烹饪方法。以红薯为例,除了最基本的蒸、烤两种做法外,还有红薯丸子、红薯燕麦饼、红薯芝麻条等多种选择,既可当作主食,也可当作甜点,使菜品与红色记忆息息相关的同时也能适应大众口味,让顾客们忆苦思甜。
(四)搭建文创展台,留存历史记忆
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而产出的成果,同时这类高附加值产品也具备庞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把文化赋予到产品中,带动文化消费,传播文化精神。[4]红色文化为文创产品提供了众多素材和不竭地灵感,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路径,二者只有互相依靠,才能开辟一条传统与现代联合的红色文化创新性传播的发展道路。
餐厅以红色文化元素为灵感,设计出带有井冈山特色的明信片、钥匙扣、伞、茶具、扇子、围巾等文创产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延续红色文化从而带来精神层面的影响。在餐厅内部设立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台,顾客在用餐前后可根据喜好与需要自行挑选,进行“视”“触”双重感官的体验,并将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的文创产品摆置家中或将其赠送给亲朋好友,达到文创产品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丹丹,赵鑫.新媒体影像技术下沉浸式体验馆展示设计研究[J].文化产业,2020(08):16-17.
[2]李佳蓉,王国彬.浅析商业空间沉浸式设计趋势[J].艺术教育,2019(11):271-272.
[3]方楠.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J].传媒,2016(10):75-77.
[4]王颖,张维亚,杜小钰,赵翔宇.基于非遗视角的骆山大龙文创产品开发策略[J].商业经济,2020(07):85-8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移动短视频背景下,以“文创+餐饮”的红色文化创新性传播》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10421009。
作者简介:
桂美娜(1999-),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