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为主题和关键词,搜寻了16个CSSCI收录或者核心体育类期刊21世纪以来的文献,结合文献总结了一些学者对于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研究,探讨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同时通过科学文献计量法,绘制了体育社会学的相关图谱,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新世纪;研究特点
前言
体育社会学是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分支学科[1]。我国的体育社会学做为体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历了快速发展得过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体育社会学从无到有,从引进、学习借鉴到建立理论体系,从零星的社会调查研究到大规模集成研究[2],对中国体育体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尤其是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成功申办和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事件得影响,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也伴随着各种环境的改变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对新世纪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和热点等内容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社会学”,“社会学”为关键词和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寻相关文献,文献来源为16个CSSCI收录或者核心体育类期刊,并阅读学习其中重要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做了理论基础。
1.2科学文献计量法: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库,以“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9年,文献来源为中国知网收录的体育类CSSCI和核心期刊文献(搜索出748篇文献,经筛选后确定698篇中文文献为研究分析对象。研究采用citespace进行论文挖掘与可视化,并用该软件进行图谱的绘制。可视化分析是揭示信息内部特征和规律的手段之一,它是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视觉形式,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发现、理解、分析[4].
1.3逻辑分析法:在绘制相关文献图谱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学图谱的特点和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和热点,总结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研究结果
2.1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时间分布及演变趋势
新世纪以来,我国以“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学”为主题的体育类科研文献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数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到达巅峰。北京奥运会做为新世纪以来我国最为重要的体育事件,不仅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科学研究。例如学者郭卫[13]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从从价值取向、战略调整、管理体制三个层面提出改革建议。王智慧[14]则对北京奥运会对国民幸福成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焦若水[15]则从城市空间角度,认为北京应从深层次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价值, 扩大城市公共物品的阶层交流与共享,促动社会结构的优化,实现社会建设和谐的重要目标。陈林华[16]则对社会民众奥运会赛后倦怠进行了分析,但是随着奥运会的远离,以“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学”为主题的体育类科研文献数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2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3.2.1关键词图谱分析
我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较多的是用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视角对我国的体育社会现象进行解读,同时对于“体育运动“,“竞技体育”等内容研究也加多,这可能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处于割裂状态,学术界更加关注竞技体育有关。学者方心普[17]认为我国长期在政府意志主导下,以投资的倾斜支持竞技体育的举国战略体制的不断强化和扩张,乃至支持多级竞技体育争光计划的不断强化和扩张,致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失衡.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点在于用各种社会学理论去探究各种社会现象,在剔除这些理论内容后,发现竞技体育,身体活动,体育参与等词语是研究的热点。体育体育社会学,社会学,竞技体育,体育,中国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节点性.
3.2.2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
时区知识图谱可以显示一个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脉络,反映其研究前沿。伴随着我国体育理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研究在总体上趋于系统化、包容化和创新化。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是一个紧随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尤其是2010年以后,一些热门的体育现象被研究,例如女性体育,农村体育,民族体育等内容占据了更多的研究内容。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导向。
3结论与建议
①紧跟时代发展,立足体育社会问题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类核心文献中关于体育社会学研究德分析,发现我国德体育社会学研究德内容是紧跟社会发展和政策引领,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农村体育,女性体育,民族体育等,体育社会学研究许多我国存在的体育社会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②注重问题解决,忽视理论挖掘
在研究中,我国学者对于存在的体育社会问题给与的很多的研究,并针对这些体育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并结合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建设体育强国等社会发展主题,对体育相关内容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多数挂住在具体问题的解决。然而对与体育社会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③被动接受问题,缺乏引领能力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和时间来看,专家学者们总是处于被动接受问题,当学校体育不能完成预期效果,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失衡,体育政策法规出现重大问题时,学术界才开始对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通过研究避免体育社会问题。当一门学科总是被环境引领,而不是去引领改变环境,那么这门学科的研究意义和水平就打了折扣。
④与其它学科与人员交流较少
体育社会学作为体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不仅与这两个学科有密切联系,同时与其它学科例如,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有重要联系,但是从对文献的分析结果来看,体育社会学与上述学科之间的交流不多,体育社会学的发表文献也多是由体育学院的体育研究人员来完成的,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理应有许多社会学家参与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从而丰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提升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水平和结果。
参考文献:
[1] 卢元稹.《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3
[2]吕树庭.体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误区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4):5-10.
[3]马思远,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70年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5):398-403.
[4]邱菊.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可视化分析及应用——以国际出勤主义行为研究为例[J].情报科学,2018,36(12):139-144+155.
[5]郭卫,黄炜.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发展走向的社会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3):37-41.
[6]王智慧,李卫平.北京奥运会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及评价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03):10-15.
[7]焦若水,胡浩.城市社会空间的扩展:北京奥运会的城市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598-1600+1622.
[8]陈林华.社会民众奥运会赛后倦怠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56-58.
[9]刘玉,方新普.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利益的分化与和谐[J].体育学刊,2009,16(07):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