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构建完善保障体系,细化责任与分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科技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构建完善保障体系,细化责任与分工

莫 莉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1

摘要:由于科技类图书具有专业突出、内容精深等特点,本文指出科技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涉及选题审批、收稿定稿、编辑加工、质量检查等方面,需综合考虑选题质量、书稿质量、出版质量等因素,并做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策划编辑与责任编辑对保障图书质量的作用,并指出落实具体工作和责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质量保障;科技类;规范化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一个出版社而言,是保障图书质量和生产有序进行的基础。因为科技类图书具有专业突出、内容精深、图表丰富等特点,所以从科学性、先进性[1]考察其出版价值比一般图书更为重要,选题质量、书稿质量、出版质量等直接决定了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成效。建立有效的科技类图书保障体系,将出版核心工作落实到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印刷等环节,才能保证图书品质,保障出版节奏和预期收益。结合科技类图书的特点,从选题审批、收稿定稿、编辑加工、质量检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各环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分工。

  1. 强化选题的综合判断,细化审批环节工作

科技类选题由于市场预期较小,需综合考虑图书内容价值、作者权威性、图书未来收益做出判断。其中,科技类选题的内容价值主要指图书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系统的总结性和参考价值、具有较强的学科针对性[2],未来收益主要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重点选题和一般选题,应建立不同的审批制度,以期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重点选题应经由社长、总编辑负责的选题委员会论证。策划编辑应重点阐明选题内容、作者背景、选题先进性,以及未来可申报的重点项目、参评的奖项等,对选题的出版价值给予客观的评价,对选题的可行性做出明确判断。重点选题应以社会效益为首要指标,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和选题立项意义综合考虑。

为了有效推进一般科技类图书的出版节奏,建立由策划编辑、策划部门、总编辑负责的选题三级审批制度。其中,策划编辑侧重选题总体情况的综合把控,立足编辑考核要求,对符合出版条件的图书提出申报,再由策划部门对选题的成熟性、科学性、出版价值进行审核,最后由总编辑对可能存在的政治性问题、保密性问题、科学严谨性问题进行审核。经过三级审批的选题需申报选题委员会通过,无异议图书直接列选。如选题委员会提出异议,应由策划编辑详细阐述选题情况,再做最终决定。

选题委员会和三级审批制度的建立,能够保障高质量选题顺利列选并提前安排相关工作。同时,三级审批制度减少了一般选题的讨论环节,能够积极推进一般选题顺利列选,加快出版进度。

  1. 重视定稿收稿,做好内容把关

稿件质量是决定图书品质的基础,有效落实定稿收稿制度,是保障图书有序生产的第一步。与一般图书相比,科技类图书策划编辑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不仅需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具有丰富的出版专业知识和经验。在选题列选后,策划编辑应做好中耕,根据选题的情况,把好内容关,确保稿件内容质量。作者提交稿件后,策划编辑应根据选题情况初步判断是否符合收稿要求,主要侧重于与选题、合同是否相符,内容质量是否达到出版要求,是否达到“齐、清、定”。

鉴于科技类图书内容专业、知识宽泛等问题,策划编辑应对内容是否科学、先进等做出判断,如编辑由于知识局限无法判断,需结合书稿内容提出邀请专家外审的申请,以保证图书的出版价值和书稿质量。

合格的稿件由策划编辑定稿后提交策划部门复核,最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初步审读,判断稿件差错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此作为收稿的依据。

  1. 严格执行审校制度,强调图书的规范统一

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是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根本。责任编辑须严格落实责任编辑负责制,把好质量关。科技类图书专业性强,对审稿编辑的要求相应提高。为了保证图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出版社须保证责任编辑具有图书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学科背景。在“三审”工作中,初审、复审编辑在进行编辑加工时,应结合图书整体情况,做到精耕细作,做好内容把关、规范统一工作,并保证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加强终审编辑的政治把关与保密意识,警惕科技类图书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审读科技类图书,要求编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规范性问题。科技类图书中,量的符号和单位的符号多、专业术语多、图表多[3],这些符号、术语、图表的标准化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且达到全书统一。如果出现地图等图片需要送审须按照要求完成相关手续。

(2)保密问题。收稿后,责任编辑有责任核实涉密图书是否已提交脱密审查报告。审稿中发现可能涉密的内容须与作者核对是否已做脱密处理或通过审查,如地址经纬度、军事图片、军方项目等。

(3)政治问题。对于科技类图书,政治问题会略少一些,但在审读中仍应提高注意。由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不断加强,很多图书都涉及地图、卫星图、区域研究等内容,但是由于国内外出版要求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审稿中需高度重视,以免有误。

(4)版权问题。加强知识版权意识,保证图表、内容引用的规范性。如果为中外合作出版的图书,尽量使用原创图片,并注意图书内容国际发表的合法性,如非原创图片理应由作者提供授权使用文件。此外,应提供完整、准确的参考文献信息,并且做到有引用必提及,不可随意删减。翻译引用的内容,应按照国内标准进行转换,如需原文翻译使用也需备注说明。

科技类图书的规范化出版,是打造科技类图书精品的保障。编辑不仅在出版规范上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应该熟悉基本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做好勤查勤问。校对人员应能够达到校异同和是非的能力,并熟悉各种专业图线的表示方法,能够在校对中发现问题。重视“一通读”的作用,可在“三审三校”后进一步提高编辑加工质量。

  1. 加强质量检查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卡

图书印刷环节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图书出版一般安排三次质量检查,分别为印刷前、印刷后、成书后。考虑到科技类图书出版数量少、工艺相对简单、重印可能性较小的情况,加强印前质量检查最为重要。为了避免不合格图书下厂印刷和出现印装质量问题,图书质量工作的责任应明确和具体。责任编辑是图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图书的整体质量;策划编辑重点负责封面、辅文;印务部门负责印刷信息和印刷质量。

完成编辑加工后,责任编辑提交质量检查部门安排印前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三审三校一通读”工作是否到位,图书内容质量是否达到要求。质量检查通过后方可下发印务部门安排印刷。印刷后的样书由印务部门安排责任编辑、策划编辑检查印刷情况,确认无误后再行装订。成书后,印务部门须抽样检查装订质量,并由质量检查部门抽查图书编校质量。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了出版社检查样书的相关工作,这是对图书的装帧、编校、印刷等质量进行最后评价,对其内容再次予以审查,看是否达到出书要求,做到万无一失,把问题尽可能解决在图书成批装订之前[4]。印刷后的质量检查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三个重要节点的质量检查安排,能够根据图书的印刷进度,做好最后的把关。

鉴于科技类图书的特点,营销人员在后期很难再进行大范围的市场宣传和推广,策划编辑对图书定位与市场的判断,直接决定了科技类图书的未来,策划编辑对于图书的把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从策划选题到图书出版,应强调策划编辑的总体负责制度。并且,策划编辑应该对书稿内容质量做好严格的把关,并做好与作者的沟通,从源头上规划、管理和控制科技类图书质量[5]

责任编辑负责制是图书编校加工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责任编辑推进编校工作,对书稿进行改错、润色、修饰与提升,全面把关图书质量。在编校加工中提升图书质量,首先需要责任编辑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对图书内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更为优秀的编辑,应该从理论层面提出疑问,具有与作者探讨的能力和基础。

科技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科技类图书的特点,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装帧等方面,根据负责人的不同分工,做到有的放矢。保障体系以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作为主要负责人,整体把控图书出版节奏并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在建立保障体系时,只有做好工作节点安排,落实具体工作和责任,才能在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真正起到保障图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祝平. 如何把握和提高科技图书质量[J]. 科技与出版,2005(5):41-42.

  2. 陈珊珊. 科技编辑如何做好精品图书的出版工作[J]. 传播与版权, 2019(1):44-46.

  3. 张晓春. 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出版中的“三审制”[J].编辑之友, 2010(S1):31-32.

  4. 慕明宜. 样书检查——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J]. 新闻出版交流, 1999(6):10-12.

  5. 岳智勇. 提高科技图书质量的一个必要环节——谈科技图书编辑如何做好与作者的沟通[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08(9):56-58.

作者简介:莫莉(1985-),女,广西柳州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总编办副主任,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