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田清

42010619930324**** 中部自然资源工程技术 (湖北 )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用地逐步缩减,加强耕地保护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耕地保护发展理念相较滞后,土地数量与规模都有待加强,亟需重视城镇化节约集约性建设,探索创新农村发展模式,以推进农村用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传统耕地保护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剖析了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的发展方向,并尝试提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优化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 耕地保护; 发展方向; 生态保护;

近年,我国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转变,农村土地使用的方向已发生了重大改变,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此种背景下,传统耕地保护观念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峻,耕地保护问题频发,亟需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加强耕地保护的方向与途径,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1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 耕地污染风险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大幅下降

据调查现实,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与质量均呈递减趋势,而且土壤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很多地区都存在有机污染问题与风险,而这些有机污染恢复难度更大,通常需要更强调控制与处理手段,且恢复所需的时间也更长。目前我国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检测工作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主要体现在土壤指标与汞、镍、锌等重金属含量监控上,当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含量过高时会对植物与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与农村耕地相比,郊区的耕地环境更加恶劣,亟需加强生态涵养与修复以提升耕地保护质量,降低土壤环境风险。

1.2 生态建设需求与当前耕地保护矛盾突出

从森林覆盖率等视角来看,我国与国际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很多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生态保护质量与成效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森林覆盖率与河水水面率越来越可观,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占用,要想真正做到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困扰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

1.3 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亟需发展可持续农业

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是影响我国生产活动的生态足迹,唯有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与有效开发,方能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我国食品与粮食安全。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且人口的增多还导致了生态指数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若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将直接造成农村生存环境降低、城市空间有限等诸多问题。

2 生态文明视角下耕地保护的发展方向

2.1 国家规范土地管理模式

土地不合法转让是影响耕地规模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对土地管理模式进行规划与创新,制定金字塔式分级规划管理模式,通过逐层规划、审批与监督来避免政府人员因私欲等因素对土地管理的影响,提升耕地保护质量。国土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国土情况来统一划定城市规划管理区,形成一个土地管理体系网络,通过国家对省级城市、省级城市对省内地级市、市级对县级、县级对乡镇等逐层土地监管的模式来相互制约,尤其是针对重大项目建设时一定要严格把控征用土地报告工作。

2.2 开发农村特色优势资源

不同的地区在耕地资源上具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进行耕地保护时可从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入手,结合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等来扶持与发展优势产业,这对提升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促进耕地使用与保护的整体性及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特色生态、农村旅游等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在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后期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强对绿色农业的重视与扶持,以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推进农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2.3 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有目共睹,而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从生态与自然文化环境视角来看,农村地区在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中更有优势,绿色的农村土地路径已成为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途径。当前我国农村耕地保护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有的地区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针对此种状况,后期应加大对耕地资源优势的分析,科学利用科学技术与设备来提升耕地开发与保护的效率,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3 生态文明视角下优化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

3.1 强化耕地资源五位一体利用目标

耕地保护机制具有系统性与兼容性,在开展耕地保护时不仅要结合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综合利用与控制土地资源文化生态景观质量和数量,还应加强对农地所有者、产品使用者进行保护,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效果,为城市发展提供较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持续性发展。此外,利用耕地的生态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当地的环境与气候,通过发挥生态环境承载力可带来更加开敞的空间与城市景观体验,实现最佳的生态用地资源配置,营造更加舒适的自然环境,进一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3.2 将经济生态位分析引入土地利用规划

在进行耕地保护时可引入经济生态位的概念,科学考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边际效应,综合多种评估方法与模型,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位,使其逐步由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使基本农田与城镇发展空间相互适应,以保障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安全与自然生态位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耕地资源整体利益。

3.3 耕地生态保护

耕地资源是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其生态功能包括防洪、废物处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生态效益是开展耕地保护重要原则。目前而言,由于农药化肥的滥用、土壤的过度开垦等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危害了耕地的生态安全,不少地区都出现土地沙化、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问题。在开展耕地保护时,首先要加强对土壤环境动态检测及污染修复,以及时治理耕地所在区域的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以避免一种环境要素对另一环境要素的造成次生污染。其次应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通过扩大绿色食品需求来引导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

3.4 耕地文化保护

耕地具有美学价值、教育价值与伦理价值等,通过鼓励艺术家从耕地中挖掘并创作农村健康生活的优秀作品,可让更多的人了解耕地的美学价值,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观赏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劳动,可帮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亲身感受农民劳作的不易,进而更加珍惜粮食作物;通过播放一些不合伦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及食品安全带来威胁的视频,譬如盲目开展转基因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追求经济利益滥用化肥农药等,来启迪人们的道德观,引导人们追求耕地使用的长远利益,进而自发保护耕地资源。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建立健全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耕地保护机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转变耕地保护理念,加大对耕地保护机制的探索力度,增强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联性,以推动生态文明与耕地保护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敖湘亮.建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9(16):116-117.

[2]汪燕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2):24-27.

[3]徐强.我国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22-23.

[4]陈美球,刘桃菊.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