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淯江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 要: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大多是古文中的经典,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诗歌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但是意蕴深厚,往往几字间便能隐含一个庞大的历史故事。如今人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诗歌,利用诗歌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感。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诗歌的形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使其文学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文学素养
中国的诗歌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的一笔,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比如比较简单的《咏鹅》《静夜思》等更像是启蒙诗歌一样,从小家长就会引导孩子进行朗读并记忆。虽然我们从小便开始接触诗歌,但是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诗歌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面对深奥的诗词甚至是文言文,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学生很难做到理解,进而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并且让学生逐渐对诗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 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学生来讲,对学习产生好奇心才能够对其产生足够的兴趣。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是课前预习掌握文中生字词,课上教师检查同学掌握情况,进行内容的讲解,课后进行背诵记忆及相关的联系。很多的教师与学生均处于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模式中,因此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对诗歌的内容也很难做到完全的理解,只要课后死记硬背达到能够背诵与默写的程度就已经足够了。正是出于这种模式,学生对于诗歌文化根本提不起一丝的好奇心,更何谈产生兴趣。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紧抓学生对于诗歌陌生感,在课前构造不同的情景,尽可能地复原诗歌所处的背景环境,通过诗人所处的环境分析当时诗人所想所思,奖诗歌还原为一个一个历史故事,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学习诗歌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时,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文中的“春”指的是什么,“飞雪”又象征什么,毛主席为何会做此诗等等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二、 诗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意境,朗读并不是语调一成不变地阅读,而是需要结合语境,语气发生轻重缓急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加切实地感受作者的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齐读的情况,齐读不能够帮助学生个人的理解。齐读虽然会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但是更多的同学,在齐读的过程中并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无法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朗读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够融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去。例如在学习曹植的《七步诗》时,若是全班齐读则完全不能够体会到曹植当时所处的心境,不能够体会到曹植的愤怒及封建统治的无奈之情。曹植在兄弟的逼迫之下,七步成诗,虽有惊艳的文采,却是无奈之举。学生需要根据诗歌间的文字,细细体会文中所要传达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进行个体感悟
诗歌是个人语言的结晶,是情感的升华所在,往往在五字或是七字间便蕴含着作者一生的感叹,这时需要根据作者所处的环境入手,分析作者内心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近期发生的大事件等信息,让学生自行进行解析与感悟。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都能够得到不同的理解与感悟,然后再进行集体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这样学生间便能够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与启发。从鉴赏诗歌的角度来讲,学习诗歌的最高境界便是和作者产生共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情感条件还比较薄弱,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虽然看似描写的是敬亭山的景色,但是诗中传达出来的却是李白的孤独与不甘之情。李白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却始终怀才不遇,因此他才会寄情于山水,将自己比做成一座孤山,山虽好,却无人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体现了作者的坚定之情。在学习这一篇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李白的生平遭遇,让学生明白李白所处的大环境是什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的无奈之情。然后再让学生自行进行理解,让学生体会在这无奈中是否包含其他感情。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当好领路人的身份,在刚开始接触诗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我国的诗歌文化,让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就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时刻引领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线索,并且提倡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然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纠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更好地学习诗歌文化。
参考文献:
[1]高迎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研究[J].好家长,2018(4).
[2]李缺英.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J].学周刊,2014(24).
[3]代雨萌.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