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2611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健康管理档案中,慢性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疾病继发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疾病继发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方案联合中医养生保健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继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治;应用效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习惯也在日益改变。随着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也给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的恶化,易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在积极治疗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健康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积极作用[1]。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慢性病防治和康复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分析了中医养生保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慢性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2-78(56.55±2.88)岁。病程2-12年,平均(6.24±2.21)年。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8(56.20±2.81)岁。病程2-12年,平均(6.26±2.17)年。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医养生保健。①中医体质鉴定:为患者建立中医健康档案,结合脉相、舌苔鉴定患者中医体质,确定体质类型;将患者体质分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②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慢性病类型,将中医体检与现代医学检查相结合,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比如,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反复揉拇指底部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冠心病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内关穴,可以起到镇静神经、养气养血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揉涌泉等穴位会有调气降糖的效果。不同的穴位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自己的中医治疗方法,以达到保健的效果。③针灸治疗:选取百会、曲池、太冲、太溪等主要穴位,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给予患者中医药心理健康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饮食调理:对于慢性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病情稳定;高血压患者应多吃富含钾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冠心病患者应多吃降血脂食品,如木耳、豆腐等;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起到降血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告知患者多吃芹菜、生菜、茄子、胡萝卜、红枣、柿子、黄瓜、韭菜等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告知患者要经常喝茶,如祁菊茶、菊花茶、肉桂饮料等。⑤中医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做有氧运动,多做气功、太极拳、广播操。适合老年人的中医锻炼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五禽戏、太极拳、竞走等。具体的锻炼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运动量应该适中,不能太快或太急。改善身体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总有效率、疾病继发并发症率。
1.4疗效标准
显效:原发慢性病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原发慢性病相关症状体征好转;无效:病情无好转。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样本实施 x2统计,计量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 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35) | 65.40±2.17 | 82.21±3.21 |
观察组(35) | 65.24±2.41 | 96.51±3.21 |
t | 0.143 | 7.689 |
P | 0.856 | 0.000 |
2.2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有14例,有效是12例,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无效9例,总有效率对照组是74.29%,低于观察组94.29%。
2.3两组疾病继发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继发并发症率2.86%低于对照组20.00%,P<0.05。
3讨论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药源远流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以中医思想为正确指导,采取合理的养生方式,增进身心健康。在中医食疗、中医锻炼、中医情志、中医技术等保健方法的应用中,中医药保健与治疗慢性病的研究效果最为明显[2]。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健康,平衡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有效控制疾病;根据患者的季节性气候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制定饮食计划,改善身体营养,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结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保健的效果。根据一些研究结果,精神缺陷会增加他们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机会。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相关护理,对患者病情稳定能起到积极作用[3-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中医养生保健,再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再通过给予患者针灸治疗、饮食调理、运动指导等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
综上所述,常规方案联合中医养生保健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继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哲,肖梦熊,李黎,杨乐.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现状及其发展应对——基于北京、湖南、贵州三省市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03):13-16.
[2]吕冰慧,余金明,闫芮,吴芃,路新源,张雅宣,车贝贝,丁园,姚玮莉.2014年上海市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05):413-417.
[3]闫玉慧.中医养生保健岗位核心能力与评价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7):7-9.
[4]崔熙容,吕永莲,苏金垚,姜香美,金春玉,张海莲.中医专业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