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1
摘要:本论文通过自建语料库,研究《老人与海》中使用的前十个高频心理动词以及所对应的人称之间的关系,分析海明威的写作特点。本研究发现排名前十的高频心理动词对应人称使用最多的是第三人称。
关键词:语料库;心理动词;人称;高频
引言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有“文坛硬汉”之称。《老人与海》是他的众多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部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海明威写作风格国内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了。但是利用语料库对心理动词使用特点的研究较少。而这部小说中有大量的心里动作描写。本研究正是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利用语料检索工具对小说文本进行检索和分析,主要研究心理动词对应的人称使用情况,尝试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及人物性格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语料库
本研究采用《老人与海》(2013)自建约一百三十万字的小型语料库。
分析软件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是 AntConc3.4w2014。
常见心理动词在小说中总体使用情况
根据Biber(2000)对于心理动词的定义,对《老人与海》中常见心理动词进行检索并统计词频,得出在小说中常见的心理动词的总体分布情况。本研究发现,《老人与海》中含有31个(具体数字)常见的心理动词,统计每个心理动词的使用频率后,为不受文本字数影响,且可以相互比较,将心理动词的使用频率转化为标准频率。数据显示一些心理动词使用频率以及标准频率较低不利于研究分析客观化,本研究仅保留标准频率前十的心理动词。
表1 《老人与海》中高频心理动词
序号 | 单词 | 频率 | 标准频率 |
1 | think | 213 | 1.95 |
2 | see | 131 | 1.19 |
3 | know | 92 | 0.84 |
4 | feel | 75 | 0.68 |
5 | remember | 25 | 0.23 |
5 | wish | 25 | 0.23 |
7 | want | 21 | 0.18 |
8 | hear | 15 | 0.15 |
9 | love | 14 | 0.14 |
10 | like | 12 | 0.12 |
如表1所示,在筛选出来的十个心理动词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动词是think, 出现了213次,标准词频为1.95。like出现频率最低,只有12次,标准词频为0.11,二者使用相差显著。剩下的21个心理动词中,mean出现次数最多11次,但是在11个句子中都表示“意思是”,因而不能将它判定为心理动词使用。余下的20个心理动词出现次数均在10次以下,出现次数最少的只有一次,例如agree,doubt,enjoy等八个心理动词,不具有研究意义,故而舍弃。
《老人与海》中高频心理动词的对应人称使用情况
1.高频心理动词的对应人称总体使用情况
利用AntConc 3.4w2014检索它们对应的人称使用情况,结果如下图:
图1 人称使用标准频率
研究结果显示,《老人与海》中十个高频出现的心理动词中,对应使用最多的人称是第三人称,共有七个单词think, see, know, feel, hear, love, like占比70%。wish对应最多的人称是第一人称。remember和want两个单词使用三种人称相对均衡,不做分析。
《老人与海》中十个高频心理动词有七成使用对应人称最多的是第三人称。这与文章的整体写作风格—“冰山原则”一致。关于冰山原则,杨纾凡(转引自 李丽华,2011)提到海明威在其另一部作品《午后之死》中将文学创作形象地比喻成冰山,“冰山在海里移动时很宏伟,原因在于唯有八分之一的冰山露在水面上”。海明威认为,“只要作家对自己欲写之物心中有数,就可以省略已知东西。且只要创作是真实的,读者就能够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内容,做出自己的解读,仿佛作者已然写出一样”。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对于老人出海捕鱼进行了客观描述,所要表达的情感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进行揣摩和思考。例如:老人出海之后,捕到一条大鱼,后来老人左手抽筋,在吃完金枪鱼肉,将抽筋的左手在裤子上擦擦,期待手指活活血的过程中,老人眺望了一眼大海,发觉自己此刻是多么孤单。“He looked across the sea and knew how alone he was now.”(Hemingway,E.,2013, p.42)作者没有说明老人孤单的原因,是因为左手抽筋导致身体不灵活产生的孤独感?还是因为想念小男孩?之后他看到了海面的光柱、鱼线、云团、野鸭,又觉得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孤单的。“
…he knew no man was ever alone on the sea.” (Hemingway,E.,2013, p.42)同样,作者也没有交代老人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心理发生了很大改变,仅仅是因为看到了身边的景色吗?答案只在读者自己的想象里了。
3.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分别将人称代词I, we, you, he, she, they在AntConc3.4w2014中就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人称代词 | I | We | You | He | She | It | They |
出现次数 | 508 | 45 | 193 | 1172 | 9 | 493 | 152 |
由此可见,《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整体写作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米卫文(转引自 华莱士·马丁, 2005)指出:第三人称视点消除了议论,并于可能时以戏剧呈现代替叙述;它假装只进入一个人物的内心,并经常使用这个人物的视角。主人公心理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用第三人称这样的“摄像”方式将心理活动展现在读者面前,更具客观性,真实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所思所想,读者也更容易捕捉主人公心理变化。比如:描写老人到达一个叫“大井”的水域,他替鸟儿们难过,他觉得它们太柔弱,不适合这样的海洋环境。“…, and he thought…with their small sad voices are made too delicately for the sea.”(Hemingway,E.,2013, p.17)老人前一秒看到自己喜欢的飞鱼,内心应该是欣喜的,可是即刻看到弱小鸟儿他又为它们感到难过。从这细微的变化可以感受到老人其实是一个内心柔软,极具同情心的“硬汉”。
4.简洁的用词和句型
在《老人与海》中的十个高频心理动词中wish的对应人称使用最显著,wish在小说中总计出现25次,只有2次使用第三人称,23次使用第一人称。本研究对这23次出现的第一人称句式进行分析,发现22次使用的是I wish的虚拟语气形式,而且句中用词简单。这与海明威的另一个写作特点相吻合。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用词简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含义。海明威的作品中没有过多的复杂描述,而是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
结论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对心理动词对应人称进行检索分析,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数据依据。这种方法对研究作家的某种语言特点或作品的主题表达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避免了传统文学品评中只注重概念演绎或生搬各种文学以外的理论进行穿凿附会的弊端。(孙玉梅 转引自杨惠中,2002)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对所需要教学例句进行查询,更快更高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方华文译(2013)。老人与海:汉英对照/(美)海明威 (Hemingway, E.)著。南京:译林出版社。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2010)。语料库应用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米卫文(2011)。《老人与海》的叙事视角与叙事伦理。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17-218。
孙玉梅(2016)。语料库方法下文学作品的人物性格解读——以《老人与海》主人公为例。英语广场,9,34-35。
杨纾凡(2020)。《老人与海》不同汉译本对“冰山原则”的解读。名作欣赏,6,70-71。
Douglas Biber, Stig Johansson Geoffrey Leech, Susan Conrad Edward Finegan(2000).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作者简介:毕喜荣,女,汉族,籍贯:大连市 生于:1983-06,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