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 四川省 眉山市 62001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心率失常并严重影响到自身血流动力学时,患者体内原本某些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会进一步恶化,则被称为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
1.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会因为该疾病而突发紧张和恐惧心理,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好转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首先要稳定患者情绪,舒缓患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抗击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多的守护在患者身边,为其讲解该阶段需要进行的治疗措施,并告知患者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合理安置患者
在护理患者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且叮嘱患者尽可能多的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同时需要更换患者体位时,要保持动作轻柔,不可用力过猛,患者的环境也需要保持相对安静,减少患者情绪波动的几率,同时也要告知家属尽量减少外界探视的次数。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并进行密切关注。
3.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要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监护仪的电极片要避开患者心脏的听诊区、心电图胸前导联的位置以及电除颤位置,当患者发生成对、连发、多元等现象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的情况时,就要警惕心室颤动。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一定要严密的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一旦在监护过程中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
4.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在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护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相应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每15分钟护理人员就要监测一次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将监测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的情况。这些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患者来说更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变化。
5.掌握用药方法,注意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并保持这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一条静脉通道是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另一条则作为常规用药通道。在给患者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保持速度均衡,不易过快,并且在推注药物时,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必要时护理人员则需要使用输液泵维持药量恒定输入,防止患者出现心率失常。
5.1胺碘酮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注射胺碘酮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速度,在用药过程中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在Q-T间期变化。首次给予患者用药时,药量要维持150毫克,并搭配20毫升生理盐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为宜,并保持1mg/min静滴,心率恢复后则需要保持每分钟0.5毫克胺碘酮的速度维持静滴48~72小时。如果在静注时速度过快,会很容易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而用药量超高则又会导致患者Q-T间期延长,甚至会出现心搏骤停的危险。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避免胺碘酮和消心痛同时使用,否则很容易会引起患者低血压。由于口服药物会对患者肠胃造成刺激,因此在进行口服用药时,护理人员尽可能采用饭后服药的方法,并且要确保患者吞服后才可离去。
5.2利多卡因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时,必须要严格掌握剂量浓度,如果用量过大,则会使患者出现运动失调、视觉障碍等情况,如果患者的滴注速度过快,又容易会出现嗜睡等意识改变的情况,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抑制。但如果速度过慢,则很难达到有效的血液浓度。利多卡因的首次剂量应是50毫克的药物加20毫升的生理盐水,滴注时间为5分钟,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但要注意的是,30分钟内滴注药物的总量不可超过400毫克,保持每分钟1~2毫克的滴注用量为宜。
5.3防止药物外渗
护理人员在使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为患者静脉滴注时,要严防药物外渗,这一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会非常大,即使没有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也有可能使患者出现静脉炎,情况严重时则有可能会出现静脉硬结、血栓性静脉炎。因此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输液部位,如果静脉注射的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则必须要更换其他输液部位,必要时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率极高可达75~95%,一旦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在4~6分钟以内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性的脑损害,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及早救治,对降低死亡率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判断能力和精湛的护理艺术,熟悉各种抢救程序及用药特点,把握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则需要给予密切关注和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准备好抢救的设备或药品,并能够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突发状况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