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身份识别管理方法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身份识别管理方法改进

桂敏华 熊艳 汪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区陪护人员管理,有效识别陪护人员身份信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1】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陪护人员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现阶段医院常规的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核对方法,即核查陪护人员证明;观察组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核对方法,用PDA扫描陪护人员手腕带进行身份核查。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方法运用于病区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中,能有效提高了病房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效率,节省了护士在交接班环节中核对患者陪护人员信息时间,同时,陪护人员在服从病区管理的依从性上也明显提高,观察组中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满意度较对照组得以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住院患者 陪护 身份识别 方法 管理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为老年病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存在病情复杂且不稳定、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等特点,因此住院留陪较为普遍。为避免交叉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我科在对住院患者的管理上制定了一套严格有序的管理办法。住院患者留陪的标准:护理级别为二级及以上的患者,且Barthel指数评分小于60分即存在中度及以上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在原则上不允许留陪的前提下,若因患者病情需要留陪,病房将结合医嘱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以及标准的护理分级进行综合评定,并建议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频数, 护士根据Barthel评分结果决定生活护理级别,最终决定是否留陪[2-4]。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两种陪护管理方法运用其中并进行对比:随机选取陪护人员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陪护人员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每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留陪1人,且固定为1人,不得随意更换;2.陪护人员如为家属,在随同患者入院前需携带近一年内健康体检报告或健康证明,由医师评估其是否具备留陪照护能力,合格者在病区酌情办理留陪证明;若患者需要留陪但无家属可以留陪的情况,则有由病区联系医院陪护中心统一安排,陪护中心工作人员持工作证明在病区办理留陪证明。3.病房建立住院患者的陪护情况在册登记本,每日上午下午各核对留陪医嘱一次。每日交接班时,携带此登记本进行床边核查.4.陪护人员除陪同患者检查时出入病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5.在院期间,规范佩戴陪护证明;6.陪护人员在院期间要服从病区管理,学习病区陪护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以患者为中心,陪护之间不得串岗、人员聚集。以上举措实施以来,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得到了有效管理。

观察组:我科室联系了网络工程科,在住院部护士工作站系统中新增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信息管理项目。患者在入院前,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需留陪,留陪人员在护士站凭患者住院证及陪护身份证登记相关信息,由护士打印患者留陪人员的身份信息腕带,腕带上的信息包括:住院病区、住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陪护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及留陪人员个人二维码,为其佩戴,佩戴时松紧适宜,不要将腕带紧贴皮肤,也不宜过松,避免陪护人员自由取戴腕带,同时向留陪人员说明腕带规范佩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每天早晚2次交接班前在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打印当日病房住院患者留陪人员清单,责任护士根据留陪医嘱检查患者的留陪情况,用PDA依次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陪护人员腕带二维码,确认信息正误,如果陪护腕带信息与患者信息不匹配或无法识别时,PDA扫描仪会发出警报;同时检查留陪人员腕带的完整性,如出现字迹模糊或腕带损坏,要及时修正或查找腕带损坏的原因,有效杜绝陪护本人与腕带信息不符的问题。

1.3判断指标:1.比较护士使用两种身份信息核对方法所需时间;2.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值以(X±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护士核对每组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所需时间比较

组别

人数

核对信息所花时间

观察组

40

14.175±1.61

对照组

40

22.7±4.17

t

-3.622

p

<0.05

表2 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对两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度

患者

陪护人员

护士

观察组

40(38)95%

40(36)90%

14(14)100%

对照组

40(32)80%

40(30)75%

14(9)64%

2.结果

对照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方法在病区实施以来,陪护人员得到了有效管理,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1.陪护证明的频繁遗失;2.陪护人员的依从性差,出现随意更换陪护家属的情况,留陪人员的登记信息与实际不符;3.工作环节上新增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核对的内容,相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观察组的陪护管理方法,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的将住院患者身份信息核对系统与门诊患者身份信息核对体统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旧的陪护管理方法出现的问题。观察组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管理方法实施以来,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省了护士交接班时间(见表1),避免仅凭肉眼核查判断陪护人员身份信息的单一化;于患者方面,此管理方法与住院患者的管理方法一致,电子腕带的佩戴与陪护证明的随身携带相比,更加人性化,让患者及家属易于接纳和配合,患者及家属对腕带规范佩戴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于病房的安全方面考虑,旧版陪护管理方法采取的是陪护人员实名登记,但下发的陪护证不具备陪护人员的身份信息等显示,此证不能有效反馈该陪护人员具体来自于何病区病床病人,另外该证明为纸质,且不易保存和携带。此举措在临床上使用以来,获患者、陪护人员及护理人员的一致好评(见表2),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虻,刘聚源.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临床实践新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04:1-6.

[2]李奎成, 唐丹, 刘晓艳, 等.国内Barthel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24 (8) :737-40.

[3]毕慧敏, 蒋兰芬, 米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 (J) .护理研究, 2004;18 (8A) :1394-5.

[4]凡芸,杜兆辉,丁燕.Barthel指数在老年分级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4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