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 2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郭宏雷

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6例耳石患者,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93.94%,对照组为57.5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耳石对改善和消除眩晕、眼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药物治疗;耳石症

        耳石主要表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眩晕病。一般症状几秒钟后就会缓解。部分患者会因眩晕加重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1]。近年来,我国耳石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50-60岁的高发年龄组[2]。为了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6例耳石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择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耳石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7年制定的耳石相关标准,排除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慢性主观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症状[3]。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男性(n=22)和女性(n=11)。平均年龄(58.93±7.65)岁,其中后半规管结石18例,水平半规管结石5例,嵴盖结石10例。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68±7.29)岁,其中后半圆结石19例,水平半圆结石4例,嵴盖结石1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比较研究价值。

1.2治疗

1.2.1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伟才(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每日3次,共12mg。

1.2.2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配合手法复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手法复位方法眼球震颤消失后,引导患者头部向健侧旋转90°。如果发生眼球震颤,头部会向诱发眼震方向旋转,患者面朝地面,耳石移动平稳,要求患者坐起来。症状消失后,患者至少控制了30秒。对水平半规管结石患者,采用手法引导患者侧卧1~2min。眼球震颤消失后,头部向下旋转45度。在控制了2分钟后,患者被帮助坐起来。对于嵴盖结石患者,应引导患者侧卧1-2分钟。当眼球震颤消失时,应将头部向上旋转45度,坐起来2分钟。治疗3天后,如仍有不良症状,应给予二次减量治疗。        1.3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眼震症状未完全缓解或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记录进行分析。对于符合计数数据的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卡方检验,对符合测量数据的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根据观察分析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93.94%,对照组为57.5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耳石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病。患耳石症的女性多于男性。他们大多是单方面攻击,很少有双边参与。导致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骨迷路囊肿发育,以及自身免疫因素。近年来,半规管结石理论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耳石是由于外伤、剧烈运动、功能老化或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导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在半规管淋巴中解离,刺激前庭。其临床主观症状较为明显,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2]。治疗耳石的最佳方法是调整体位,使耳石恢复到相对稳定的位置,然后抑制耳石离解引起的负性刺激,从而缓解和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3]。临床治疗耳石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耳石手法复位一般一次有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均可,个别需住院复诊,止眩又称地芬诺依多和地芬诺依多,其主要成分是地芬诺依多,主要用于因疾病引起的呕吐和眩晕,也用于术后麻醉止吐。在本研究组中,药物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这与王潇、李锐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临床研究表明,耳石主要是由于耳石从原来的附着位置流失到内耳,导致耳石与内耳迷路液的比例相差很大。如果孩子的体位改变或头部位置改变,会导致耳石移位,进而导致内耳平衡感受器,而内耳平衡感受器吸吮不到刺激,并引起失衡和眩晕症状。[4] 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是临床诊断耳石的主要方法。目前治疗耳石的有效方法是调整体位,使耳石恢复到稳定的位置,防止耳石游走引起的不良刺激,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耳石症状,但移位试验可能不会诱发眼震和眩晕。此时可以认为异位耳石的数量与检查时间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应采用头部影像检查。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的有效方法。然而,如果仅采用手法复位,部分患者仍会出现一些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不适症状。因此,在手法整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症状的作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有效降低内耳压力,减轻内淋巴水肿,增加内耳血流量。此外,甲磺酸倍他司汀能平衡双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前庭代偿和康复。本研究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为93.94%,对照组为57.5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用手治疗耳石患者疗效显著,方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即眩晕症状,眼球震颤完全消失。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患者、颈椎病患者等,应做好心理干预,并详细介绍这种治疗的步骤和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工作人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后病人的休息,否则会加重病情。如果佐兰治疗后7天仍有不良症状,可配合明兰治疗。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药治疗耳石疗效高,对改善和消除眩晕症状和眼球震颤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平,葛凤丽. 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52-1253. [2]时国臣,韩增鑫. 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19-21. [3]梁迪赛. 中药联合复位法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16,32(8):16-18. [4]韩倩,张淑香,原红艳,等. 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5):5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