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寄生参数及引 线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电容寄生参数及引 线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黄晓彬 王超 邓会存 王茜 刘本阳 冉战利

陕西长岭迈腾电子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电容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滤波、旁路、去耦、储能等。本文从插入损耗的角度入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寄生参数,引线长短、电容容值、数量,等因素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插入损耗 寄生参数 滤波

一、引言

无源滤波电路一般是由电容、电感、电阻等无源器件组成的滤波网络,其滤波效果主要取决于器件参数,电路拓扑,接地效果及与源、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等因素。其中器件参数是基础,而电容是滤波电路中的灵魂,其较之电感、电阻有更灵活、更优异的参数调整空间。

二、插入损耗的定义

插入损耗是衡量滤波电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滤波电路性能的好坏。插入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5f841a6f7b2cc_html_c07c8bde4bdb6c6b.gif (dB)

式中,,Uin是某频率的干扰信号在滤波电路输入端的电压,Uout是干扰信号在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压。插入损耗用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说明抑制当前频率噪声干扰的能力越强。

三、寄生参数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理想的电容是没有寄生参数的,随频率的增大,插入损耗是呈线性增长的。但实际电容因结构、引线的影响,都存在寄生参数,其插入损耗会在线性增长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最高点,然后逐渐回落,这个最高点称为器件的自谐振频率,该谐振点的频率为:

5f841a6f7b2cc_html_86852b9d818f22be.gif

其中L为电容的等效寄生电感(ESL),C为电容容值。理想电容与实际电容的插入损耗曲线对比如图1所示。

5f841a6f7b2cc_html_444d47fc82594925.png
1 理想器件与实际器件插入损耗曲线对比

5f841a6f7b2cc_html_b15b934c090bf6cb.png
电容种类繁多,这里我们对最常用的陶瓷贴片电容做一个测试对比,部分测试数据如图2所示,测试仪器为RS公司的四通道矢量网络分析仪ZNB4,测试源阻抗和负载阻抗都是50Ω。

图2 陶瓷贴片电容插入损耗测试对比

从测试结果我们统计并计算出各容值的贴片电容的fs和ESL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贴片电容的ESL一般在10nH以下,封装越小,ESL越小。

表1 贴片电容寄生参数对比

电容容值 C

自谐振频率 fs(MHz)

寄生电感预估 ESL(nH)

备注

10pF

748

4.53

47pF

270

7.40

100pF

224

5.05

1000pF

68

5.48

47nF

9.8

5.62

100nF

7.1

5.03

1uF

2.79

3.26

4.7uF

1.37

2.87

10uF

0.9

3.13

0.47uF

3.18

5.33

2220封装

0.47uF

3.30

4.95

0805封装

0.47uF

3.87

3.6

0603封装

四、引线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电容的引线相当于给电容引入一个外部的ESL,引线的长短、粗细对其滤波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里我们选取了一个1210封装、3.3uF的陶瓷贴片电容进行对比测试,测试数据如图3所示。

5f841a6f7b2cc_html_3997c20c87873ab4.png
3 不同引线电容插入损耗测试对比

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引线越长,电容的谐振频率越低,高于谐振频率部分的插入损耗也衰减得越明显,整体的滤波效果下降。一般引线的电感平均为10nH/mm,大面积的覆铜可大大降低引线电感,所以在PCB布线时电容引线应该尽量短而粗,最好使用覆铜。

五、电容容值、数量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电容容值对滤波效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干扰的频率选取合适的容值非常关键。从插入损耗的角度来看,大电容的自谐振频率偏低,小电容的自谐振频率偏高,而在自谐振频率附近的滤波效果是最好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大电容滤低频,小电容滤高频”的道理。

5f841a6f7b2cc_html_61e56c9c07ccf3b3.png
小电容的插入损耗实测数据可以参考图2,这里主要对不同容值电容并联及同容值电容并联的情况再做分析。图4为不同容值及同容值电容并联的插入损耗数据。

图4 电容并联插入损耗测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小电容的并联确实能够对高低频信号都能起到滤波效果,但在其插入损耗网线的交汇处会形成一个新的谐振点,我们称之为反共振频率点,在这个频率点周围,并联电容的插入损耗相对于单个电容来说是偏低的,如果在这个点附近有干扰信号,可能会达不到EMC的要求。

而同容值的电容并联并不是1+1=2的效果,与电容的布局有很大关系。电容并联使用后,等效电容C变成了nC,等效电感L变为L/n,因为等效电感的变低,整体的滤波效果会比单个电容会有所提升,这就是图中3个1uF电容并联比1个3.3uF电容的整体性能稍好的原因。同时我们发现,并联电容的间距拉大,电容间引入新的引线电感,某段频率的插入损耗会有所提升,但可能导致新的谐振问题,如图10中2.6MHz处的振荡,所以电容并联使用时应尽量减小电容间的间距,以免引入不必要的谐振问题。

六、结论

本文从插入损耗的角度入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影响电容滤波效果的各类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实际电容存在寄生参数,在其自谐振频率附近滤波效果最好;2)贴片电容的ESL一般在10nH以下,封装越小,ESL越小;3)电容引线应该尽量短而粗,PCB最好使用覆铜;4)大小电容的并联需要注意反共振频率点的风险;5)同容值的电容并联时应尽量减小电容间的间距。

参考文献

[1]张亮,周新,曹振华,电磁兼容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

[2]郑军奇,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3]大卫.A.韦斯顿著,杨自佑等译,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方法、分析、电路、测量[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