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
摘要:目的 以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课堂教学建设。方法 “授课实操”、“线上线下”和“同上一堂课”等。结果与结论 通过课堂教学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临床药物治疗学;课堂教学建设
新时代的中国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也是各种矛盾问题更加繁杂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再次重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课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值得每一位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德育,专业教师不但要教授专业知识,更要通过专业教育锤炼学生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使学生自觉地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药学服务作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知识与技能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资源,传授有温度、有热度、有厚度的知识,形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思政教学观,承担起挖掘知识育人功能的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敬畏生命、人文关怀等药师职业道德及药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贯穿于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行动。
而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中存在着明确定位上未形成共识,课程思政的意识理念尚未入脑入心;在实施目标上未行动一致,课程思政的建设合力尚未形成;在教学内容上未深层次革新,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挖掘不够;在优化效果上未形成考核评价,课程思政的动力活力不足等具体问题。因此,开展整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既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利于研究成果向相关学校其它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兄弟院校推广。
一、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素养,课堂教学依然是重点。希望寻求《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知识与学生实践、社会生活的联结,实现整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程课程思政,达成专业课程对于思政教育的浸润、深化、拓展等功能(见图1)。主要从三个要素(学生、课程、教师)入手,通过“四个环节”(挖、编、试、评)的改革,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达到“ 四化”(细化项目、深化认知、强化技能、内化素养),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共生共赢。
图1 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
总的指导原则中强调“四讲四实”。“讲爱”,就是讲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校、爱专业。“讲文”,就是讲精神文化,培育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讲史”,就是讲本课程发展史,鉴旧知今,激发兴趣和热情。“讲哲”,就是讲学习课程的方法论,培养正确立场观点和分析归纳本领等。做到“四实”,就是“诚实”,诚于国家,诚于事业,诚于社会;“务实”,脚踏实地,说到做到,成为知信行合一的表率;“启实”,以创新为业,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守实”,守住理想信念、道德底线和客观规律。 从“引、助、聚、育”四点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助力学生实现梦想,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培育优良品行德行。
二、《临床药物治疗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路
图2 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路
(一)抓“授课实操”——保证融合的基本路径
针对《临床药物治疗学》本身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以工作任务(具体临床患者案例)为切入点,细化每一类疾病的用药,以该类疾病用药为载体,围绕病例的完成来阐述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因此,专业课程思政中德育元素的挖掘、渗透,也要将授课中的德育元素与实操中的职业素养对应统一到案例中去,一一细化。如《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每一类药物的讲解主要思路是通过具体临床患者案例入手,进行分析如何正确的评估患者、患者用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药物及制剂的特点和监护要点、如何正确的选择药物等。该课程中蕴含的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人文关怀等德育元素,需要通过理论和实操教学中每个案例中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的予以强化,学生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反复分析各项化验指标、认真填写数据、综合评价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将德育元素内化为药师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另外在模拟药房中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生动活泼、发人深思。这种角色扮演活动,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患者与药师,亲身经历、展现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和展示专业知识,亲身体验到患者与药师二者的感觉经历,在扮演各自的角色中,并体会到每个角色的思想动态,学会感恩,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
(二)抓“线下线上”——强化融合的辅助路径
目前的大学生更注重互动体验的认知特点,因此从书网融合的教材建设到线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都是强调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多元化,强化学生德智融合成效。在教材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等方式,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满足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根本,进行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全面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将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相关知识点,以讲故事、穿插案例视频、药师用药指导、融入药师感悟等形式吸引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投身实践,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抓“共上一堂课”——内化融合的拓展路径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的探索,不仅是守好一段渠,让专业课中飘出“思政味”,还邀请专业课教师进入思政课,共上一堂课。专业教师通过视频直播方式来到“形势政策”课上,为学生直观介绍基层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使学生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深化学生对“服务健康中国”主题的把握。通过对低收入患者,特殊人群(儿童、老师、孕妇、透析患者等)的用药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巨大魅力。这样的直播思政课,让课堂空间拓展到临床实践,传递的是触灵魂、感温度的课程。
三、融合成效
通过开展《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课程思政,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与交流机制。围绕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门课程特点,双方共同研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恰当地将德育因子自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落实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标准制定、教学方案设计和课件制作中。
通过授课实操的训练,线上线下的交流,共上一堂课等形式,打破了原有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加强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合理、高效、智能地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改善了思维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切实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程与健康产业链的对接和服务医疗的全过程,在与患者的用药指导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思想内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版。
[2]王勇,高瑞鹏. 应用“体验式”教学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