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8)
摘要:以某工程改进型跌水消能池(跌水10米)为例,计算分析水力消能池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参数确定。本次设计消能不同于传统的跌水超过5米的多级消能方式,而是采用消能格栅、消力坎等辅助设施,通过进口渠、消能格栅、水舌、水跃、消力坎等计算设计,将排水渠道排出的高位水、急流水转变为低位水、缓流水,以消除势能、动能的消能方式,以节约占地,降低成本。本次计算参照《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中第五篇渠系建筑物的水力计算的第二章落差建筑物第二节跌水。
关键词:消能格栅;消能池;水舌;水跃;消力坎。
Key words: stilling grid;plunge pool;water jet;water jump; energy dissipation sill。
引言
在落差大的排水或者泄洪等水流管线中,要考虑在自身结构中消除水流挟带的能量。消能机理主要表现在掺气水流从高处进口渠跌入消能池中上、下翻滚,相互冲撞消能。
跌水就是用于落差集中处,根据落差大小,跌水可做成单级或多级。
在落差较小的情况下,一般3~5m的落差时,采用单级跌水。单级跌水由4部分组成:①进口;②跌水墙;③消力池④出口。
落差在5 米以上时 ,一般采用多级跌水,多级跌水的结构与单级跌水相似。多级跌水的进口和最末一级消能出口的水力计算与单级跌水相同,其中间各级的上级跌水消力池的末端,即下一级跌水的进口。
市政排水项目中,受地下空间限制和费用成本控制的影响,在较大跌水时无法采用多级跌水的形式,因此针对该情况提出了大跌水中的改进型跌水消能池。
作用
1、消能池能将大部分能量在跌水过程中于管线或构筑物内消除,下游的出口处不会对河床造成危害,保护河岸,减少河岸加固的费用。
2、排水管线内的消能池可以避免在泄水构筑内发生空蚀破坏,减少水压对管道壁的冲击,增长管道使用寿命。
3、在较小空间和较短距离内,安全地泄散管道内势能与动能,使上游水流与下游水流获得妥善衔接。兼顾考虑水流引起的空蚀、脉动、振动、磨损以及冲刷等破坏作用,保证管道、消能构筑物以及城市管网的安全与耐久要求,确保城市排水正常有序。
4、在经济方面,从工程总体出发,综合考虑工程量少、造价低、施工便利以及工期缩短等因素,建成后管理运维便利,节省维护检修费用。
设计计算分析
以具体项目设计为例,对改进型跌水消能池进行介绍:
一、设计计算条件:
1、管径d2000 流量7.612m3/s,流速2.42m/s。
2、格栅式跌水消能池宽度取5米。
3、管道接入及接出处设置0.5米跌水,考虑顶管所需要的底部操作空间,及管道断面变化处的水面衔接顺畅。
4、跌水考虑设置多层格栅,每层高度2.5~3.5米。
二、消能池计算
(1)格栅跌水高度
考虑进口、出口段均跌水0.5米,因此格栅处跌水高度为P=9米。
(2)跌水总高度理论值
P1=P+h=9+0.629=9.629m
(3)计算参数D
D=1.5222/(9.81×9.6293)=0.00026
(4)跌落水舌长度
(水力计算手册P237 公式5-2-45)
Ld=4.3× 0.000260.27×9.629=4.479
(5)水舌后水深
(水力计算手册P237 公式5-2-46)
hp= 0.000260.22×9.629=1.572
(6)收缩水深
(水力计算手册P237 公式5-2-47)
hc=0.54×0.000260.425×9.629=0.157
(7)跃后水深
(水力计算手册P237 公式5-2-48)
h”c=1.66×0.000260.27×9.629=1.729
(8)水跃长度
(水力计算手册P237 公式5-2-49)
Lj=6.9×(1.729-0.157)=10.848
(9)坎顶水头
(水力计算手册P240 )
H10=(1.522/0.42/ )2/3=0.875
(10)坎顶水深
(水力计算手册P240 )
H1=0.875-(1.5222/(2*9.81×1.7292))=0.835
(11)消力坎高度
(水力计算手册P240 )
c1=1.05×1.762-0.837=1.255 取2.0米。
(12)消力坎坎顶长度
(水力计算手册P240 )
=1.5×0.835=1.253 取2.0米。
(13)平台长度 (水力计算手册P240)
l1=4.479+0.8(1.9×1.729-0.157)+1.253=8.235 取10米。
池底长度L=ld+lj=4.479+10.848=15.327 取16m
结语
该改进型跌水消能池在较小空间和较短距离内,泄散管道内势能与动能,使上游水流与下游水流获得妥善衔接,技术可靠,施工便利,经济合理,运维方便。
参考文献:
[1]《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流体力学教研室 李炜 主编)。
[2]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主编部门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中国计划出版社)。
[3]《跌水与陡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刘韩生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