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理念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快乐教育理念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策略

聂洪英

河北省承德县磴上镇东三十家子中心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探究自然事物以及利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够初步尝试推理、判断、排序、归纳,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幼儿在其他领域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性格特点,基于快乐教育理念发展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文章从杯子倒水、玩具分类、数量增减游戏这几个方面就快乐教育理念下发展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快乐教育理念幼儿数学认知能力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质量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如今,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中心位置,要求教师从幼儿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思维发展与智力开发,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用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最普遍、最常规的是数学活动。数学相对于健康、语言等领域的活动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幼儿难以掌握,而且兴趣不高。所以,教师要坚持快乐教育的理念,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实践操作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以此发展幼儿数学认知能力。

一、利用不同的杯子倒水引导幼儿比较与思索,促使幼儿理解量的相对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对于5-6岁的幼儿,应当让他们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若是教师通过口头阐述的方式给幼儿讲解量是相对的,幼儿很难理解,而且学习兴趣不高。为了促使幼儿理解,笔者曾通过不同杯子倒水的方式引导幼儿比较和思索。首先,笔者准备大、中、小三种类型的透明玻璃杯,每种类型的玻璃杯2个。然后,笔者用两个中杯接一样的水,将它们靠在一起,使两个杯子的水位在一条线上,问幼儿:“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杯子里的水是一样多的,于是给出“一样多”的答案。再接着,笔者用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接一样的水,同样,将这两个杯子靠在一起,小杯子在右边,大杯子在左边,其中,右边小杯子里面的水位线明显高于左边大杯子里面的水位线,笔者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然后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一些。幼儿认真观察之后,几乎都给出“右边杯子里面的水更多”这样的答案。为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笔者给幼儿“变魔法”,将大杯子和小杯子里面的水分别倒进两个空的中杯子里,幼儿惊讶的发现,从大杯子里倒出的水和从小杯子里倒出的水是一样多的。最后,笔者再根据这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从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量的相对性,以此提升幼儿数学认知水平,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利用给玩具分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计算,促使幼儿理解数量之间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数学认知”这一领域给出的教育建议中提到,鼓励幼儿根据物体量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促使幼儿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好玩、好奇、好动的行为和性格特点组织幼儿展开玩具分类游戏,让幼儿通过玩具分类展开简单的计算,使幼儿从中获得数学知识,理解数量之间的包含、归纳等关系[1]。例如,大班幼儿普遍喜欢玩芭比娃娃,尤其是给芭比娃娃换装,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一张芭比娃娃的图片,图片中是一个没有穿衣服的芭比娃娃,旁边有很多的漂亮衣物,如裙子、裤子、毛衣,还有口罩、头巾、帽子等,每一种物品数量众多。笔者结合这个图片问幼儿:“假如现在芭比娃娃邀请你去她家玩,并且让你帮她整理这些衣物,你会怎么整理,把哪些放在一起?”经过思考,幼儿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将口罩、头巾、帽子放在一起,将裙子、裤子和毛衣放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呢?”“因为口罩、头巾和帽子,这些都是头上戴的东西,而裙子、裤子、毛衣,这些都是穿在身上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幼儿的归纳能力得到了锻炼。接着,笔者继续问幼儿:“那裙子的数量多一些还是衣服的数量多一些呢?”幼儿思考了一会儿,给出答案:“衣服的数量多一些。”“为什么?”“因为衣服不仅包括裙子,还包括裤子、毛衣。”“那是不是把裤子、毛衣和裙子的数量加在一起,就与衣服的数量相等。”“是的。”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幼儿充分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守恒关系。

三、利用数量增减游戏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促使幼儿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关于数量计算的趣味性小游戏,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并以此构建数量概念[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对于5-6岁幼儿,要让他们能够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式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曾准备了一些卡片并且将它们分发给幼儿,每个幼儿拿到11张卡片,上面写有数字,从0到10。接着,笔者让幼儿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摆这些卡片,基本上每个幼儿都从0到10成功摆好了卡片。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观察一下,每一个卡片上的数字和前面一个数字还有后面一个数字,分别有什么关系?”幼儿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每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一个数少1。”“你们真棒!那你们现在能不能让每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2,比后面一个数少2呢?”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幼儿重新开始摆放卡片,有的幼儿按照0、2、4、6、8、10的方法去摆,有的幼儿按照1、3、5、7、9的方式去摆。再然后,笔者让幼儿以相差3、4、5的方式重新摆放卡片,幼儿均顺利完成,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也在摆一摆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开展数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一步步形成数学意识,并且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形成数学感知,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展开数学活动,如文章中所分享的杯子倒水、玩具分类以及数量增减游戏等,真正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习得数学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淑益.加强师幼互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指导大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观察,2019(34):50-51.

[2]骆爽.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以大班数学活动《分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02):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