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目的:运用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与剖宫产组(135例),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维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盆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四维超声;盆底;初产妇;膀胱膨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种妇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逐渐趋于年轻化,极大程度危及女性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状态,其主要是由于分娩、肥胖、长时间便秘、脏器移位、绝经等原因导致的盆腔功能异常疾病。本研究旨在探析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70例初产妇,依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剖宫产组(135例)。经阴道分娩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29±4.5)岁;孕期38~41周,平均孕期(39.3±3.1)周。剖宫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5±4.0)岁;孕期37~40周,平均孕期(38.6±2.7)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嘱受检产妇排空膀胱(经超声估测残余尿量<50ml)和直肠,取仰卧位,屈膝并尽可能外翻,模拟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置于小阴唇之间,正对尿道外口下方,做失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salva)及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及尿道,沿耻骨联合下缘作水平线,测量3种状态下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ladderneck-symphysealdistance,BSD),并将其差值作为膀胱颈移动度,同时测出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的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经会阴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静息状态下膀胱膨出对应的BSD、膀胱尿道后角两组不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3,P>0.05);Valsalva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膀胱膨出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t=5.628,t=3.502,t=4.396;P<0.05)。
2.2两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比较
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两组膀胱膨出Green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P<0.05)。
3讨论
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来说,女性盆腔由盆底肌群、韧带、筋膜及相关神经系统组成,封闭骨盆外出口,能发挥承接、支持作用,保证盆腔器官处于正常状态。盆底是系统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不同通道支撑轴水平共同组成解剖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系统体系[2]。盆底系统中任何功能退化或结构受损后,将会造成系统被打破,增加PFDD发生率。对于妊娠女性而言,整个妊娠过程中由于激素水平不断变化,子宫的逐渐加重,容易造成前盆腔韧带、肌肉及神经长期发生牵拉,再加上分娩能加剧盆底支持组织的压迫,导致产妇分娩后盆底脏器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年来,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由于不同类型的膀胱膨出有着不同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因此通过盆底超声对膀胱膨出进行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临床用于评估女性盆底腔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临床POP-Q分期、尿动力学检查、指压试验,而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检查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X线、超声及核磁共振。四维盆底超声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是在三维超声基础上实时动态成像,该检查方法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发挥无创、可重复性好、经济及无放射性的优点。临床研究表明,四维盆底超声用于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能通过三维立体成像,实时动态观察三维立体图像,可动态观察盆底肌肉,能弥补二维平面超声的不足,使得临床诊断更加直观、结果更加准确。与CT及核磁共振相比,四维盆腔超声的使用能对肛提肌多层面断层扫描,能确定肛提肌多层面断层扫查,确定肛提肌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妊娠和分娩是引起年轻女性发生PFDD,尤其是膀胱膨出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由二维发展到三维,并可在三维的基础上实时动态成像,即四维超声,因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无创、可重复性好、经济及无放射性等优点,临床对超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超声实时动态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并对其进行Green分型,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极大提高患者的诊断疗效。故盆底四维超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舒昊,江泉,朱一成,等.四维盆底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J].肿瘤影像学,2018,27(01):27-31.
[2]隗帆,洪向丽,何萍.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分式对盆底功能及结构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05):375-378.
[3]徐英姿,李俐,冯泽阳,等.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04):22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