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学校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英语课外阅读被视作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最佳的路径之一,因此探索出一套阅读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一套SENSE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此模式包括阅读策略的制定、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记录的整理、阅读成果的分享和阅读评价的实施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素养 课外阅读 SENSE教学模式
一、引言
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具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并进一步明确提出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来自阅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标对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应分别累计达到4万词、10万词和15万词以上。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会真实阅读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笔者的学校正在采用外研社出版的《阳光英语分级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此套读物来源于新西兰Wendy Pye出版公司旗下的经典阅读品牌“Sunshine Classics”,原汁原味、内容丰富、趣味性与思想性兼备,在国外深受欢迎。为了能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笔者愿意努力尝试,力求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与学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二、SENSE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时要遵循计划性、确保性、互动性、指导性与评价性等原则,引导学生科学制定阅读计划、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创设开放性互动阅读活动,科学指导课外阅读,以及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反思,从而构建优质阅读生态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
针对目前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笔者把自己颇有成效的一套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总结归纳为五个方面,简单称之为“SENSE”教学模式。SENSE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trategy-making, Environment-building, Note-taking, Sharing, Evaluating。即阅读策略的制定、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记录的整理、阅读成果的分享、阅读评价的实施。SENSE的中文意思是“感觉”,表示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学习需要有真实存在感,教师能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持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阅读环境的营造
科学规划,努力构建优质阅读生态环境。
1.首先,规划阅读时间。教师对学生每天、每周、每月以及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度要有一个时间统筹。在口语100平台上布置《阳光英语》相应文本每天的听读任务。每周有六节英语课,用两节作为课外阅读教学,其中一节是教师指导课,另外一节是学生展示课。每周完成一本《阳光英语》读物,每个学期完成两套《阳光英语》读物(一套有九本)。
2.其次,规划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读物,每套《阳光英语》都有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本,如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等。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只要是自己选择的他们都会乐读,这样无形中又可以扩大阅读量。
3.最后,规划展示活动。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读有所获,而最佳的检验手段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海报(Reading Circle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学习成果,再让学生对海报和展示活动进行互评、教师仲裁,学期末开展“阅读之星”评比。这些方式方法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二)阅读记录的整理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重点。课外阅读有小组合作的活动,但更多的是个人的思考行为,这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和根本,因此学会整理阅读记录便成为了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的关键。整理阅读记录主要有两种途径:阅读单和《阅读指导手册》。阅读单即学案,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所编写,主要用于记录学生阅读后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指导手册》是《阳光英语》的配套用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每周五教师布置一本《阳光英语》读物,并下发相应的阅读单。学生周末在家里自行阅读并做好阅读记录。《阅读指导手册》里需要摘抄好词好句、英译生词定义、记录感悟点滴、完成创意写作等。阅读单和《阅读指导手册》均能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
(三)阅读策略的制定
合理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文本预测、思维导图、阅读圈等。
1.文本预测(Predicting)
拿到一本书,教师会先让学生看封面、扉页和封底。封面有书名和图画,扉页有章节目录,封底有词汇量、课标话题和文本简介,基于所有这些信息可以初步预测文本的内容。翻开书,学生浏览大标题和大量图片信息,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判断推测信息的准确性。然后是听读文本,学生进一步关注内容走向和情节发展,形成对事件或者人物的新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思考和分享,在不断的推测和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心理,联系个人生活,使通过文本预测读懂故事的过程成为师生合作探究故事意义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将阅读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等活动,发展文本概念;在听读过程中,发展认知词汇的能力,培养音素意识和拼读能力,提高阅读流畅度;在预测、确认、分析、论证、评价活动中,发展阅读技能,运用阅读策略,提升思维品质;在总结、比较、交流活动中,发展文化认知和多元思维,增强文化意识。
2.思维导图(Mind-mapping)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并整理思考,它记录人的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进行视觉化表征,实现利用图形的形式来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
把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课外阅读中,既能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梳理所读文本,形成结构化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语言口头笔头输出提供有效支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迅速建立篇章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将能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感知图中各种组合要素之间的关系,看到概念之间的关系,迅速整合文章主题,提高解读效率。事实上,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慢、思路中断、难以理解整体等问题都与篇章图式欠缺有关。教师如果能有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篇章图式,还可以延长学生对所读内容的记忆,启发思维,培养阅读敏感性,提升阅读兴趣。
一般来说,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可以在以下环节使用:读前,教师引导学生就话题或者概念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读中,教师引导或者学生自主完成文本理解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概括(Summarizing);读后,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思维,作为讨论交流或者口头笔头汇报的工具(Reporting)。
3.阅读圈(Reading Circle)
阅读圈,又称为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方式,其目标是要求学生Read-Think-Ask- Collect-Connect,边读边思考,问问题,比较文化并联系生活实际。其方式是一组学生阅读同一个文本,每个人负责一项工作,有目的地读并在组内讨论、在组间分享。
阅读圈通常包括六个角色,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担任不同的角色: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文本概括者(Text Summarizer),负责总结阅读材料;文化连接者(Culture Collector),负责收集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或者进行中外文化的比较;生活联结者(Life Connector),负责从阅读材料中探寻与实际生活或者自身生活相关的现象;单词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决阅读材料中具有重要或者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负责探寻并阐释阅读材料中写得漂亮或者具有批判性的段落。
阅读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整理任务、全班汇报的过程,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每个学生在读不同的文本时应选择尝试不同的角色,由此实现全方位学习语言和培养思维。阅读圈活动是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自主深度探讨文本的过程,学生探讨的是自己感兴趣和愿意发掘并解答的问题,它能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辨思维能力。
(四)阅读成果的分享
阅读成果的分享,其实就是阅读圈活动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分享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每个小组按照六个角色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针对自己负责的任务进一步研究文本,上网搜查相关资料,同伴之间互相探讨、辩论,这种课外阅读有着浓厚自主学习的氛围,是开放的。接着就是完成海报的制作,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负责的板块设计好,统一交给组长汇总,经过小组设计师的加工,一份精美的阅读海报从此诞生。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灵活的、丰富的、有创意的,从他们设计的海报里不乏各种精彩元素。
在汇报课上,各小组轮流上讲台展示本组的海报,每个小组成员依次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组长提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其他组成员抢答,提问的小组负责展示答案,回答正确的小组得一分,可以补答;文本概括者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文本中心大意,思维导图脉络清晰易懂;文化连接者展示上网搜索的资料,对文本的背景文化进行解读;生活联结者向同学介绍透过文本看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况;单词大师分享对一些关键词汇、短语意思的理解,并告知同学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和方法;篇章解读者向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说明理由,也可对某些句子、段落的理解提出质疑,讨论便产生。除了对海报的展示和汇报,学生还可以对阅读单和《阅读指导手册》里所整理的阅读笔记进行汇报,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阅读圈活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可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是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任务驱动式学习策略。通过分享阅读成果,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升了他们的心智水平、深层思维和深度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五)阅读评价的实施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过程性评价之一——组员互评课外阅读过程。
过程性评价能及时、有效地监控课外阅读的过程。第一种过程性评价是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除了自我评价,最好的是采用同组组员互评的方式进行互相监督,促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效合作,共同提高。组员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动机、阅读计划、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和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阅读策略,强化阅读后的体验,以达到阅读素养提升之目的。
2.过程性评价之二——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课堂展示活动。
第二种过程性评价是针对课外阅读的汇报环节,即评价“阅读圈”的课堂展示活动。理解知识是一回事,但是要讲清楚,特别是教会他人又是另一回事,这是准确深入把握知识有效方法。课堂展示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在课堂中讲清楚,使同学明白,而听讲则要求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学有所获。针对一级目标演讲内容、互动效果、组织合作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时就从这些方面努力,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就从这些方面思考。通过观察、评价其他同学的展示、分享和评价,可以取长补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和同学进行互动,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学习,表达能力在一次次展示和互动中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在一次次碰撞中得到提升。
3.终结性评价——开展“阅读之星”、“优秀阅读学习小组”评比活动。
终结性评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能坚定学生持之以恒参与课外阅读的信心。英语课外阅读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每个学期末开展的“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根据过程性评价一和过程性评价二的结果,选出3-5名在本学期英语课外阅读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在全班展示并介绍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颁发奖状以资鼓励。除了奖励优秀个人,还可以设立优秀小组奖项,这能凸显“阅读圈”在英语课外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阅读素养因为其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受到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致关注。SENSE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尝试,是笔者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实施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最佳的路径之一,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正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不断予以纠正、规范和完善,努力做到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既有原则的保障护航,又有策略的调整变化,最终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Krashen, S.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9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新西兰作者,《阳光英语分级阅读》丛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1
王蔷、陈则航,《阳光英语分级阅读》-《教师用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1
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习》,2017.2
罗少茜、张玉美,“运用阅读圈任务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