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美学特点与书写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行书的 美学特点与书写方法

曾志贤

江西新余第六中学 338000

行书是一种统称,多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是楷书的一种简化,一种快写,除了笔法的简化之外,在结构上也要简化,这样才有利于行书快捷书写。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话概括的话,楷书讲的是字的端庄匀称,而行书讲的是字的变化机策。如果楷书是静的话,那么行书就是动。行书用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最重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提得起。当然,这并不绝对,喜用短锋笔和长锋笔作书的人,往往不受此限制,或用全锋、或用锋尖,只要掌握得当,做到梁巘《评书帖》中所要求的那样:“用笔宜着实,又要跳得起,不可使笔死捺在纸上。”若用小毫写大字,就会捉襟见肘,形同枯槁。字的肥瘦,亦往往与用笔的大小、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笔毫太过,则笔画就会刻板、扁平、浮薄而失天机。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如何认识行书?他的美学和训练方法是什么,下面简单做个介绍。

笔顺方面,行书笔法有它的特点,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行书在用笔上必须做到“笔笔送到”,所谓笔笔送到,就是在一个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要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而笔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这是行笔提起的关键,这笔笔送到的功夫来源于楷书笔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笔画质量就差。横画、竖画的起笔不论藏露,都与楷则原理一致。横画中不承上画的露锋起笔,尤须注意,不使尖笔过多,以防笔画的单薄刻削,要使起笔处丰满厚实。竖画的落笔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转直入,以防过于尖刻之病。

行书有哪些美学特点呢?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平正欹侧: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减省连结: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四、收放伸缩: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五、疏密匀豁: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六、开合向背: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七、有让有就: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如“鹤”、“林”、“语”、“微”、“补”等字。八、参差错落: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作”、“射”、“呕”、“都”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九、凡同则变: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影”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变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

行书的训练方法也叫书写方法是什么?先从临摹古人书法入手。临摹过程要心与手的配合,必须统一配合,一个字写很多遍。临摹要始终保持新鲜感,学会在读帖中层层深入,一个是分析,一个是综合。文字书写发展成书写艺术,也因为书法家的走向成家之路是必须由学习文字书写(“学写字”)起步的,所以自古以来(严格地讲,应该说自汉末以来),当人们面对行书这个现实对象的时候,便不可能不思考与研究关于行书书写的问题,也不可能不思考与研究关于行书艺术的问题。这种思考与研究的历史表征的现实存在形式,便是我们的传统行书书论。唯其如此,所以我们的所谓“传统书论”,实际上包括着关于行书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关于文字书写的理论这样两个组成部分。

理解行书对于我们书写行书很有帮助。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很严肃也很现实的问题,即:当我们面对行书理论的时候,不管是当我们来思考与研究它的性质所属和水平高低的时候,还是当我们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时候,我们所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弄清我们“当时”所针对的那个具体对象,到底是关于行书艺术的理论还是关于文字书写的理论。只有在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才可能对“那个具体对象”作出实事求是的理解、认识与评价;也可能让它为我们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服务。

综上所述,研究行书美学和理解行书对写好行书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