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触发点,促笔下生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5
/ 2

找准触发点,促笔下生花

周敏秋

浙江省桐乡市高桥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浙江嘉兴, 314500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随文小练笔切入口小,见效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容易动笔,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的思维打开无限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全面的发展,那如何来找准触发点,优化随文小练笔,不让它落入俗套,真实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文本特点,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进行练笔。

一、巧抓兴趣,感同身受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只有小主人自己有兴趣了,才会喜欢上习作。学生身临其境的事,因为有了触发点——课文范本,就有话可说了。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写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这个时候我相信他们描写的词汇也一定会更活跃了。《钓鱼的启示》里面有一段特别优美的文字,就是钓到鲈鱼的这一段,钓鱼的细节描写得颇为详细,动作运用得特别好。还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也是一大亮点。让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我提议:孩子们,你们回忆一下,有没有特别的事情,让你记忆犹新。我们也尝试着用上动词,加上心理描写来写一写。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搜索起来,有了!有的说自己去抓过蝴蝶,有的说自己钓过龙虾,还有的摘桑果……孩子们的思路打开后,我趁热打铁,赶紧让他们仿写起来。速度快的孩子文思如泉涌。看:“我小心翼翼地把吊着鸡肠的绳子抛进水潭里,放慢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潭面。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的眼睛盯得都酸了。正想休息呢!突然潭面上冒出了一个小泡泡。我眯了眯眼睛,终于要出现了吗?紧接着,只见一支布满黑斑的火红钳子,缓缓攀上的绳子,看这架势,一定是个大家伙!快上钩!快上钩!我屏息凝神,生怕自己会吓跑他们。“嗒”的一声,钳子紧紧地夹着绳子,就是现在了!“哗”我猛地把钓竿提出水潭,一只又肥又大的龙虾上钩了,它还耀武扬威地比划着。哈哈,你别得意,等下就有你好看!”

因为投其所好,是学生兴趣所在,所以学生写着写着都已经忘记自己是在完成作业啦!回味过往,享受其中,更有甚者,说停不下来了。看来,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

二、迎难而上,化繁为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讲述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他们都隐藏着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可是让十来岁的孩子,如何去体会这种不同的爱呢?这些是有难度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令人尴尬的品德教育课,笔者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进行了以下设计,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母的争吵,体会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不同特点。教学时以“饭厅里父母的争吵还在继续着……”为开头,引导学生想象着父母接下来会怎样争吵,袒露怎样的心声,他们是握手言和了呢?还是继续激烈地僵持着?顺便还提醒孩子们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提示语,如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十分钟,静静地书写后,孩子们已经领悟到精髓了。

一学生是这样写的:

母亲指着餐桌上的诗,愤愤不平地说:“巴迪是我们的孩子,他刚才不知道有多开心的,你这样一说,对他的打击得多大呀!”

“如果你再这么一味地夸下去,他会骄傲的。”父亲皱起了眉头,不耐烦地答道。

“可是这是他第一次写诗,虽然不是很完美,你不给他点鼓励,他还怎么继续下去?”母亲愤怒地大喊,“你这么严格,以后他都会提不起笔的。”

“慈母多败儿,你这样子宠下去,他永远成不了大器。”父亲生气地吼道。

母亲急红了眼。

父亲顺势安慰道:“亲爱的,其实我刚才那么对待他,是有我的道理的。你看看他这副神情,多骄傲呀!要不给他个下马威,他非被胜利冲昏了头不可!”

“那好吧,我们两个都退一步,孩子毕竟还小。我们要给他点信心,当然严格要求也是对的!”母亲的语气也软下来了。

父亲点点头说:“嗯,我知道了!”

通过续写对话,学生走进了父亲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们不一样的爱。通过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提示语,也让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真是一举两得。

三、拓展延伸,意犹未尽

教材中,常常会有意犹未尽的时候,一个省略号就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方,久久不能回环,小泡泡中的提示,让人想法纷纷,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这些都是随文练笔的好机会。教师要抓住练笔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留白处,选择着笔点,确定写的“话题”。

例如《山中访友》一课,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来到山中,“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热切的跟他们打招呼:——”通过指导朗读,教师与学生都沉醉在清香弥漫的山谷中,学生充满激情地跟书中所描写的山泉、溪流、瀑布、悬崖……一一打过招呼,似乎意犹未尽,教师趁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在这清新自然的山中,还有哪些是我的好朋友,我还会跟谁打招呼?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以下是部分学生小练笔)

学生1:你好,淘气的小松鼠!你采摘这么多松果干什么呢?哦,是因为冬天到了,你要储存自己过冬的食物吗?

学生2:你好,美丽的蝴蝶,你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吗?还有你——金黄的落叶,你踩着美妙的舞步,是在等待和我共舞吗?

学生3:你好啊,娇艳的小花,你那芬芳的清香使山中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你好,小蚂蚁,你匆匆忙忙地在干嘛呢?哦,我想,你一定在忙着搬家呢!

经过这个环节的补白,文本在学生心中豁然洞开:这所访之友,便是这山中的一切。大自然的一切,何尝不是作者的朋友?至此,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跃然纸上。小小的练笔,将作者短小的文本滋润得更丰满更圆润,使得阅读教学有了质感。一堂课下来,师生都“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四、文随情动,不吐不快

部编版语文教材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性,许多文章都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敬佩、赞叹、憎恨、热爱……在强烈的情感背后,需要的是宣泄,需要的是倾诉。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需要,化情感宣泄为练笔点,延伸文本的情感,达到由表及里的情感体验。

听《普罗米修斯》公开课时,当所有的学生都在为宙斯的残忍而感到义愤填膺,为宙斯的大无畏感到五体投地的时候,那个教师巧妙地设计了随文练笔: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肯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呢?学生写得很精彩,有写给宙斯的,有写给普罗米修斯的,个个深情满怀,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独特的感受。这是发自学生最心底的声音,这个声音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发出,而此时的随文练笔却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窗口,让他的情感得以升华。

“课堂无小节,处处可练笔”。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走进文本,捕捉文章的可写之处,挖掘教材的灵动之处,对学生多些鼓励,多点耐心,多点指导,多点引领,厚积而薄发,随文小练笔也能根深叶茂,积微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