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静脉输液港护理质量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化疗患者应用 PICC和静脉输液港护理质量的疗效评价

管同香 李玲玲 (通讯作者)

上海长征医院 , 上海 2000003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化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化疗治疗的患者,共58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患者静脉给药中,分别采用PICC导管留置、静脉输液港两种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29例。结果:在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一组,指标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从化疗患者静脉给药安全程度、应用有效性两方面进行分析,静脉输液港具有较好的使用优势,可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和临床疗效的发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PICC;化疗;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恶性肿瘤是一类对人体有着致命危害的疾病,为控制病情的发展,化疗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为了将化疗药物顺利输入至患者体内,通常会采用静脉穿刺的方式。不过,反复穿刺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痛苦,同时还存在静脉炎、药液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临床疗效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化疗患者静脉输液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并且受到了医学专家的重视。为了弥补传统静脉输液在化疗患者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中心静脉置管(PICC)、静脉输液港两种新的静脉给药方式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了解以上两种方式的应用情况,本次研究将选用我院58例化疗患者展开实验,从患者静脉给药安全性、有效性两方面出发,对PICC与静脉输液港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8例,选自我院化疗患者,按照静脉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包含男女患者为15例、14例,年龄最大为79岁,对应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2.85±2.87)岁,患者来自普外科、血压可、肿瘤科三大科室;对照组包含男女患者为18例、11例,最小年龄为20岁,对应年龄上的平均值为(43.25±3.41)岁,患者来自科室与上一组相同。所有患者需长期接受化疗,正常穿刺难度较高,患者的精神、意识正常,可与人正常交流,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下开展,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开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引患者接受常规检查,由临床医生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患者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指征,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开展[1]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处理时,将PICC导管用于对照组患者,导管样式为三向瓣膜式,生产国家为美国,在穿刺过程中,贵要静脉、肘部正中静脉可选择其一作为穿刺部位,后置入导管,可从上腔静脉作为导管头端的置入部位,也可选择患者的锁骨下静脉处。使用无菌敷贴将穿刺处进行覆盖,待确定导管最终位置后,进行放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查看有无异常情况。最后,在弹性绷带等材料的应用下,进行120分钟的加压包扎。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要定时换药,一般在手术后第一天换药后,后面时间可间隔3-4天再进行换药。输液后,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使用生理盐水来冲洗导管,剂量标准最少不得低于15ml,最高不超过20ml,与此同时,完成脉冲式封管。

将静脉输液港用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给药当中。该产品由美国生产,三向瓣膜导管是主要用具,由注射座和硅胶导管两大部分组成,在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合理使用注射座,在规范操作下完成穿刺。具体流程为:将患者移入手术室后,由麻醉师行全麻处理,后进行置管,具体位置既可选择患者的锁骨下静脉,也可选择患者的颈外静脉,在此期间,还需使用导丝来引导,使导管缓慢置入血管,直至导管末端达到上腔静脉内,后在胸前中,完成皮下隧道及皮袋的建立,使导管与注射座之间相互连接,并进行缝合,以此达到固定注射座的效果。进行X线检查,查看导管位置有无偏差,对患者到导管置入部位皮肤状况进行检查,确保一切正常。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与留置期间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计算出各组概率值。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的整理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计量单位用(`x±s)表示,计数单位用%表示,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7.69%,对照组为23.08%,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1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

误伤右锁骨下动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总发生概率

观察组

26

0

1

0

1

2(7.69)

对照组

26

2

1

1

2

6(23.08)

X2






14.282

P值






<0.05

2.2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为(552.47±5.68)天,对照组为(178.57±5.82)天,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 讨论

PICC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给药方式,具有安全、便捷等优势,除了能完成患者输注药物的过程外,肠外营养液的输注也能很好的完成。虽然,这种输注方式具备较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治疗间歇,需将导管留置体位,这一操作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与此同时,患者肢体肿胀、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国外最先使用的一种静脉给药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放射科医生与手术医生之间的配合,确保操作的精准。从临床应用效果的发挥上来看,这种静脉给药方式的使用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性小,可在患者体内长时间的留置,无PICC体外留置导管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

在本次研究当中,从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静脉输液港方式下静脉给药的效果更好,指标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由此可见,在化疗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静脉输液港的使用价值要高于PICC,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绍莲,臧谋红,唐瑭, 等.肿瘤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3):37-42.

[2]林秋莲,何小东,温玉枝.PICC与静脉输液港置管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