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小学,上海市嘉定区, 201801
摘要: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加入单独的写作单元,更加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有效拓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引导孩子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处处留心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老师的激励下保持着对日记的强烈兴趣,并且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形成主题序列,真实地参与生活,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老师给予适时点拨指导,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以丰富反馈形式,提升评价实效促进日记的持续性。
关键词:阅读、观察、兴趣、日记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和日趋完善,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也发生着重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然而,经常有家长老师反映情况,学生一提写作就头疼。孩子们写作时,各种冥思苦想,焦头烂额的状态。学生感觉没啥可写,没什么能写,究其原因都是缺少观察,缺少素材积累,缺少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哪里能写出生动的文章呢?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学生将来写作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我认为有效拓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处处留心学观察
那么什么是观察?就是用眼睛看。怎样留心观察身边事?就是事事留心,处处留意,养成好习惯。可见,要重视观察,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提问导入,激发观察兴致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交流,吸引孩子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还能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学生反馈,提高课堂质量。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我在教学中多用方法性、探究性问题启发孩子多观察。你们知道一粒种子是怎么发芽生长的吗?你们知道小猫、小狗是如何生活的吗?你们知道仓鼠是如何生长繁殖的吗?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我在写作教学中,从小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植物入手,引导孩子去观察他们。通过一次次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致。
(二)故事切入,掌握观察方法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我根据学生的心理,我投其所好给学生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波斯王国有一个珠宝商人,多致富秘诀:盯着购买方的眼睛里的瞳孔看,因为瞳孔是不会骗人的。买珠宝时,如果对方瞳孔放大了,说明他很喜欢这些珠宝,生意可以做成,把价格提高;如果一款戒指没能让购买方瞳孔扩张,你赶紧换一款。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观察和写作也都是一样。
比较观察法
接着我又用莫泊桑拜师的故事教会学生理解比较观察法。福楼拜给他多学生定目标:把一个坐在他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和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做比较,写出这个杂货商和守门人的区别。朝着这目标,莫泊桑学会了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会生活,每天坚持外出观察,记录,最后成了著名小说家。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长久地坚持不懈地比较、观察、记录。
2.推理观察法
推理观察就是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进行观察,细致入微地观察,观察时做到边观察边进行合理地推测和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启发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时,我们写作可以通过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来推测其心理、心情的变化。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用爱观察爱思考的牛顿因为一个落地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观察爱想象的瓦特,看到了沸腾翻滚的一壶水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等故事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发挥聪明才智,学会推理观察法也可以写成非凡的作品。
3顺序观察法
要领会观察方法,学生需要学会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还需要学会有计划、有次序地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按照一定多计划或者次序观察不同事物。我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如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等。观察一条金鱼,从整体上来看像菱形,依次分为:头、身体、尾巴三个部分;鱼头的最前端嘴巴,两侧是鼓起来的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个鳃盖,鳃盖盖住塞孔,鱼鳃和嘴巴一张一合配合起来进行呼吸。
(三)运用观察,开启日记雏形
在我的观察方法指导后,孩子们知道了观察要运用五官感觉器官,关注这事物与那一事物之间多细微区别、关注细节差异进行比较观察、发挥想象力合理推测,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就布置任务让学生们着手做观察实验,认真观察小动物了,同时建议学生做记录,日记的雏形已经开始渐渐形成。养成了观察的习惯之后,孩子可以以日记形式及时记录观察所得,记下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日记比较自由,不受篇幅文体的限制,可记事、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或事进行文字记录和创作,这些随手的记录就是日记的雏形。
二、多写日记勤动笔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识字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表达能力也有限,但是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孩子特点,我鼓励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记录想要表达的内容,配上简短的文字记录。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加了表达兴趣。高年级激发他们去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动物、植物的生长周期等等。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激发创作动机。
(一) 引导抓住灵感,丰富写作素材。
陆机在《文赋》中有十分精彩精确的关于灵感的描述:“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这段文字,细致生动描写了写作过程中灵感的特点——来不可遏,去不可留,以及作者没有办法法控制灵感的心理活动。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模糊性、不可控制性和自组织特性的特点。在日记开始之初,学生兴趣并不浓厚,他们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我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灵光一闪”。“灵光一闪”中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是。我还引导学生随身携带小小笔记本,随身记录下突然降临的灵感思维,比如:班级里一起玩的游戏;同学间发生的好人好事;一棵小树发芽了,一朵小花开放了;甚至可以猜测路上行人的职业和心情都可以,这些小方法降低了写作难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适时点拨指导,提升语言能力
在学生坚持不懈写日记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要求随着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提高。
每天记
在学生坚持每天日记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开头千篇一律用“今天”,于是希望他们用一个更有创意的开头于是有了“课间”“如果你忘记了带作业本怎么办?”“太阳当空照”等等这样丰富的开头,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轮流记
我还号召全班同学参与轮流写“班级日志”,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诉说自己的忧愁,每天的课前两分钟在班级分享日记。孩子们会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根据学生日记中记载的内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友情互动
有的孩子表达了对自己生日的期盼,等到生日之时,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唱生日歌,写祝福语,让他达成心愿;有的孩子表达了疾病的痛苦经历,我及时进行安慰……这样日记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越来越愿意在日记中吐露心事,表达愿望,也越来越愿意写日记。当日记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见闻趣事,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三)形成主题序列,尊重情感体验
如何引导孩子认真地观察,细致地描写是写作教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于观察我在本篇第一部分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如下安排:
1.制定计划,形成序列。我尝试给学生的日记设置一个主题周,如:校园故事主题周;家庭生活主题周;观察动物主题周;以天气变化为主题等等。在我们班级的植物主题周,孩子们把绿豆发芽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在以动物为主题中,孩子们关注写小猫的生活习性。有的小朋友写了仓鼠从开始买幼鼠到结婚生子的过程,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2.参与生活,表达情感。在日记的创作中,我引导学生去真实地参与生活,真诚地表达真情实感。在主题周后,孩子们学会了观察,真实地参与了生活,有自己发现惊喜的体验,这样表达出的文字也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情。
(四)丰富反馈形式,提升评价实效
老师的评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把日记持之以恒地坚持写下去。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我和学生是互相监督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坚持每周三次批阅的方式,采取盖章,等地评价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孩子的日记进行反馈和评价。我还采取多元评价,不仅是老师评,还让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小作者展读,小组展读,让学生获得多层次、多角度的建议,不断完善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成功带来的强大愉悦感能带来巨大的动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我一直通过的激励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写日记:每一篇认真完成的作品,都会得到大拇指印章。三个大拇指印章可以完成一个小愿望,比如:做一次小老师,挑选一个喜欢的同桌,和老师吃一次饭,兑换漂亮的笔记本,得到“精灵币”等等。慢慢地孩子们的日记越来越厚,写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总之,观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丰富了写作素材,日记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的及时点拨和反馈促进了学生写作的信心,相信经过由观察到日记的锻炼,学生的笔下一定会熠熠生辉,散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丹.在作文训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J] 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 (12)
[2]沈桂红激发观察兴趣提高作文水平[J]考试周刊2012 (74)
[3]马贵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措施[J].吉林教育.2013 (01)
[4]卢志华.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 (22).
作者简介:王凤年(1981.01——),女,汉族,安徽巢湖人,研究生学历,语文教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