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证实其对肝功能与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血清HBV-DNA水平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效果。对照组(25例):低水平组;实验组(25例):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肝损害率。结果:实验组肝功能损伤时间为(15.41±3.88)d、肝功能恢复时间为(84.14±6.35)d,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肝损害率为88%(22/25),比对照组高60%(15/2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会损害其肝功能,特别是病毒载量水平高的肺结核患者,会更早出现肝损害,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肺结核;乙型肝炎;肝功能;HBV-DNA水平
我国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数量极多,且肺结核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所以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也较多。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实施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会损害患者的肝功能,特别是乙肝携带者,甚至还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情况[1]。基于此,文章将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抗结核药物对其肝功能以及HBV-DNA水平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参考血清HBV-DNA水平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93±5.54)岁;实验组患者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7.75±5.6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无差异性。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即异烟肼,每次剂量为0.3克;利福平,每次剂量在0.45-0.6克之间;乙胺丁醇,每次剂量为0.75克;吡嗪酰胺,每次剂量为1.5克。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每间隔15天对肝功能进行复查,一旦出现异常需每间隔3-7天进行复查。另外,需每月接受胸部X线以及痰镜检结合杆菌的检测[2]。在检测方面,要求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部静脉血进行采集,剂量在3毫升,并使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对HBV-DNA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进行检测。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肝损害率等多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比较呈现差异性时,通过P<0.05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指标比较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肝功能损伤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分析( )
组别 | 例数 | 肝功能损伤时间 | 肝功能恢复时间 |
实验组 | 25 | 15.41±3.88 | 84.14±6.35 |
对照组 | 25 | 29.03±4.01 | 60.07±5.88 |
T值 | | 12.2046 | 13.9063 |
P值 | | 0.0000 | 0.0000 |
2.2 实验组、对照组肝损害率比较
两组患者比较后,前者数值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肝损害率(n/%)
组别 | 例数 | 肝损害率 |
实验组 | 25 | 22(88) |
对照组 | 25 | 15(60) |
X2 | | 5.0936 |
P | | 0.0240 |
3 讨论
众所周知,国内乙肝与肺结核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综合考虑肺结核病情制定了抗结核治疗方案,虽然疗效显著,但在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很容易破坏其肝功能。在临床实践调查中发现,乙肝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以后,发生肝损害的几率在30-50%之间,甚至有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现阶段,临床中始终没有确定抗结核药物损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机制,但一般认为原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化疗方案中,选择使用的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等治疗药物会形成肝细胞毒性,使得肝细胞结构受损,最终诱发肝细胞坏死以及脂肪变性等情况,直接损害了肝细胞;
其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使得肝细胞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不利于胆汁的排泄,最终出现大量淤积胆汁的情况,使得肝细胞在间接作用下变性并且坏死;
其三,针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抗原阳性的患者,其体内的肝细胞已被HBV病毒损害,在临床开展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会带来双重性的损害,提高其肝炎发病率;
其四,HBV病毒在复制后会对特异性免疫系统带来刺激,使得机体应答,肝脏的病变程度也会随之加重,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以后,肝损害发生率要远远超过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患者[4];
其五,合并HBV-DNA阳性的患者,自身肝脏的解毒功能和代谢功能要弱于HBV-DNA阴性感染群体,而且高HBV-DNA水平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后,肝脏受损的程度也更为严重;
其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肝损害情况,且肝血流灌注障碍程度也不同,因而肝血流量会下降,对药物清除的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根据以上项目研究指标对比分析后了解到,实验组较之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也就是说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结核临床治疗以后,高HBV-DNA水平患者的肝功能更容易受损。与此同时,受损肝功能的恢复时间较长。所以说,在临床中应针对高HBV-DNA水平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必要的肝功能监测,采取必要的保肝治疗措施,进而顺利推进抗结核化疗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总体来讲,抗结核治疗会影响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尤其是高HBV-DNA水平患者。
参考文献:
[1]高敏,宋晓燕.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24):2652-2655.
[2]赵岩.拉米夫定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107-108.
[3]陈展峰,蔡茂胜,傅阿芬.初治肺结核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药物的选择[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42-45.
[4]童莉,廖亦工,杨春荣.抗病毒治疗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