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叶颖婷 青翠 何东萍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18/25)(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不良行为,因此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护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有相关研究表明[1],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显著提高遵医依从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 该研究中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 对比观察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不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确诊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 各25 例。观察组中男 16例 , 女9例 , 年龄最小 54 岁 , 最大 81 岁 , 平均年龄 (62.97±6.01) 岁 ;对照组中男 15 例 , 女10例 , 年龄最小 53 岁 , 最大 82 岁 , 平均年龄 (62.89±6.37) 岁。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符合 (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 自愿配合完成实验 ;③排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以及精神异常等疾病患者 ;本研究符合生物伦理学要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都有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其负性情绪。耐心解释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排亲属朋友陪护或让其与病患相互沟通,消除其孤独感;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预后,并从病情稳定的患者身上得到鼓励,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②饮 食和活动教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进食低盐食物,并且限制饮水,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心脏过度劳累。 告知患者在饮食中如果食入大量钠盐会出现水肿或肺淤血,从而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患者需要少食多餐,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 2~3 g,除了钠盐,咸菜、面包以及碳酸饮料都需要注意控制,不能食入过多,此外还需要多补充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心功能IV 级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并且有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照顾;对于 III 级患者需要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对于 II 级患者需要进行适当限制。 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参与设计的活动计划。 在患者住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心电监测的结果让患者逐渐增加活动力,并且教会患者家属观测患者的呼吸、面色等情况,这样方便患者家属在其出院后照顾,并且给予心理调节。③在健康宣教中,我们还注意寻找合适的支持系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区讲座,创建宣传栏,开展公休会,对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发放疾病教育手册,设置电子屏,播放闭路电视以及实践操作等进行护理健康指导。同时护理部每个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临床科室,通过对患者与家属交谈,了解该科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每个月评选护理明星、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将考察结果与经济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25)

19(76)

5(20)

1(4)

96%

对照组(n=25)

7(28)

11(44)

7(28)

72%

P


<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多种疾病终末期出现的一组综合征 , 是临床主要死亡病因[3]。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存在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的特点 , 加之患者往往缺乏疾病相关的正确知识 , 随着病程的延长 , 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自理管理水平逐步下降 , 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4], 因此合理化的护理方案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是患者了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以患者为中心 ,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自身特点 , 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 , 帮助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明确用药目的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 有利于患者正确、按时服药 , 避免自行停药 , 同时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 改善生活质量[5]。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不良行为,因此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2]梅俊荣.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18-20.

[3]潘桂俊,王惠华,唐慧芸等.以家庭为单位的团队化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4):310-312.

[4]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等.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248-3250.

[5]李芳,徐彤彤.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9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