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管理新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1

初中德育管理新途径探究

邱洁

冕宁县泸沽中学校 四川冕宁 615600

  摘 要 随着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极大地转变,由原来的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为核心逐渐地转变为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教育理念以及德育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地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管理质量。本文主要就初中德育管理新途径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立德树人;创新

  随着我国初中德育教育人员以及教育研究学者对于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要向有效提升初中德育管理质量,实现既定德育管理创新目标,初中德育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的德育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初中德育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其次,初中德育教师必须要优化创新德育管理方法,使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最后,必须要创设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感。

  一、革新德育管理理念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德育管理理念是影响德育管理行为以及德育管理成效的关键,只有在科学合理且使用的初中德育管理理念支持下,才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基于这一情况,初中德育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上。为此,首先,初中德育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明确自身德育教育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思想上的差异,在课上积极引导每一位学生对各项德育知识的意见以及见解,保证学生在课上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力。其次,初中德育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转变德育教育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着力的树人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为最终教学目标。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告知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对于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二、运用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是影响德育管理质量以及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旦教育教学方法出现不适用问题,那么学生的德育水平将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导致初中德育教育成效无法获得持续有效地发展。基于这一情况,初中德育教育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落实趣味教学法,定期的开展一些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活动,或者结合德育教材上的知识点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扮演故事当中当的角色直观的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只是以及德育水平提升对与其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初中德育教育人员要落实分层教学模式,时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准确的小组划分,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保证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德育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依托点,基于这一情况,我国初中德育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良好校园氛围,为此,首先,初中德育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要定期的在校园内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积极努力的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当中,同时还要随机选出一部分学生表述出自身对于此次活动的感想以及意见,然后依照学生的意见对下一次活动的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创设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校园氛围,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其次,初中德育教职人员在实际创设德育教育校园氛围期间,必须要将德育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同时还要将德育元素融入到校园规章制度当中,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学习的重视度,使其能够严格依照德育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的初中德育管理已经成为初中德育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经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需求,在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德育水平不仅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教职人员也很难实现既定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基于这一情况,初中德育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初中德育管理新途径的研究上,结合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需求以及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教学措施,以此来保证初中德育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保证初中德育教职人员能够实现既定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大位.现行初中学校管理模式及其改进探析[J].学周刊,2016(06).

  [2]徐友珍.现阶段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

  [3]海容.真善美的道德力量[J].教学天地,201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