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刘文旻

(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 山东 烟台 264100)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当前农村党建工作不平衡性仍较大,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有待根本解决,本文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党员先进性素质、提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扩大党组织覆盖率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但农村党建工作不平衡性仍较大,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有待根本解决。

(1)支部功能虚化弱化,政治引领难。一些农村党组织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政令不畅,在执行党的政策、落实上级要求上打折扣、乱作为;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时不彻底、不公平;盲目决策上项目,造成村级债台高筑;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没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在教育引导群众上不够有力,不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新政策等等。

(2)党员管理帮扶缺位,归属感下降。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致使部分党员淡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甚至有的不再承认自己是党员;一些长期外出的党员,有的拒绝留下联系方式,使党组织对其具体去向、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难以掌握;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甚至要求“误工补贴”等。同时,不少党员反映,在党员遇到困难和年老多病时,基层党组织又无力帮助或很少过问,让一些老党员感到伤心、无奈,降低了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3)“三偏”现象严重,干部配强难。现有农民党员中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 “三偏”现象。以山东省某县为例,共有农村党员19482人,其中35岁以下仅占5.6%;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54.87岁,60岁以上农民党员61.3%。从文化程度看,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3%,高中文化程度的21.4%,初中文化程度的64.2%,其余为小学文化。从党员占农村人口的数量来看,农村人口为224375人,党员占8.68%,比例偏低。党员队伍“三偏”现象的存在,使农干部的选优配强困难重重。 

(4)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工作难。大多数村庄底子薄,基础差,甚至许多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这就导致村党组织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的服务,使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带动,农民主体地位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实现。实践证明,凡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强的地方,则村强民富、和谐稳定;反之,则村弱民穷,凝聚力不强,社会矛盾较多。

1、推进农村党组织核心化,强化政治功能。

严格政治规矩,按照党内各项规定办事,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执行好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活动纪实、上级党组织派员指导、组织部门定期巡查等督导机制,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经常性。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2、推进党员队伍先锋化,提升先进性素质。

通过建立健全培训学习机制,把经常性学习和集中培训学习结合起来,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使基层党员切实掌握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加强党员管理,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健全党内关爱机制,设立党员创业基金,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推进农村干部队伍优质化,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选村、群众选干部、党员选举的“三推三选”办法,选举村“两委”干部。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书记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按照“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的思路,重点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建立起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4)推进农村党组织体系网络化,扩大党组织覆盖率。

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基础,在以现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模式,推动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结合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构建“村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在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上,培育支部+协会模式,使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不断完善“两新”组织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