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晋州 052260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运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40例DVT患者和40例非DVT患者,分组为DVT组、非DVT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2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计算诊断效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经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BMI≥30kg/m2、手术/外伤史、红细胞(RBC)组间比较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组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血小板(PLT)等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BMI≥30kg/m2、手术/外伤史以及RBC均是影响DVT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多普勒超声在DVT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为96.25%,敏感度为95.12%以及特异度为97.44%。结论:下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危险因素;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于周围血管阻塞性临床疾病,是指患者静脉血液于下肢深静脉内凝结从而诱发的并发症,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为肢体肿胀及疼痛,若未能给予及时妥善的治疗可能诱发肺栓塞,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现阶段对于DVT患者主要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来进行诊断,然而该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1]。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快速发展,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以下将进一步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40例DVT患者和40例非DVT患者,分组为DVT组、非DVT组。DVT:40例,男/女:22/18;年龄36~86岁,均值为(57.2±0.6)岁。非DVT组:40例,男/女:21/19;年龄35~87岁,均值为(57.3±0.4)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2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超声探头频率为3~13MHz,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体位,使患肢充分显露,运用双侧对照法,实施多切面扫查,在扫查过程中由远至近,依次进行横切和纵切扫查,同时需要对下肢各条静脉进行依次扫查。重点对于静脉管腔管壁和内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还应关注管腔内是否具有回声,利用探头进行加压扫描,明确管腔的闭塞情况。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来判断患者管腔当中存在血流信号以及充盈程度等。
1.3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 ±s)描述,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DVT危险因素行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统计
2组患者经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BMI≥30kg/m2、手术/外伤史、红细胞(RBC)组间比较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组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血小板(PLT)等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BMI≥30kg/m2、手术/外伤史以及RBC均是影响DVT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表1 D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 Wold值 | P值 | OR值 | 95%CI |
年龄 | 3.959 | 0.073 | 6.875 | 1.031~42.952 |
性别 | 4.762 | 0.043 | 7.043 | 1.629~91.762 |
BMI≥30kg/m2 | 5.092 | 0.030 | 10.195 | 1.855~522.363 |
手术/外伤史 | 8.116 | 0.002 | 71.629 | 5.269~1415.29 |
RBC | 6.597 | 0.018 | 19.198 | 2.195~875.29 |
2.2超声诊断效能统计
多普勒超声在DVT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为96.25%,敏感度为95.12%以及特异度为97.44%。
表2 超声诊断效能统计
分组 | n | 阳性(n) | 阴性(n) | 准确性 | 敏感度 | 特异度 |
DVT组 | 40 | 39 | 1 | 96.25%(77/80) | 95.12%(39/41) | 97.44%(38/39) |
非DVT组 | 40 | 2 | 38 |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理特征为血管壁损伤、血液黏滞度增加以及血流异常,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有利于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患者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其中诊断准确性达到96.25%,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97.44%。虽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诊断的临床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然而该诊断方式的创伤性较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所以使得该诊断方式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以及无创性高等优势,并且可实现重复检查,能够准确起十分清晰地显示患者静脉管腔当中的结构以及血栓的分布情况和大小情况,有利于帮助判断静脉闭塞的严重度[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过程中主要的影像特征是血管当中血栓具有低弱回声特点,同时管腔明显增宽,当存在血栓阻塞情况时清晰度一定程度提升,在管腔部位存在闭塞情况时则血流信号显著减弱,如无完全闭塞情况则未见血流信号[4]-[5]。这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备明显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象学诊断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本次研究中对于该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多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从结果来看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手术或外伤史以及RBC水平等均是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并结合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倪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5):102-103.
[2]王清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对照研究[J].健康必读,2018,23(28):280-281.
[3]倪倩倩,黄晓宇,倪翠, 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DUS)应用价值[J].糖尿病天地,2018,15(10):132.
[4]祁学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价值[J].家庭医药,2019,22(5):174.
[5]牟应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