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与感染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与感染控制措施分析

卢润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的护理办法以及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床号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办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再实行人工气道专项护理以及控制感染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染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实施的人工气道专项护理及感染控制措施,均可以提高临床治疗中人工气道的应用价值,优化了患者的护理体验,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感染控制

与其他科室相比,在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凶险、发病急促等特点,由于绝大多数危重症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因此在治疗之际需要为其建立人工气道,从而保证患者能够顺畅呼吸,同时还可以促使患者更好的排出痰液,有效避免了窒息危险,因此人工气道的应用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工气道的应用同样伴随着一定感染风险,一旦出现感染,不仅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甚至可能诱发生命危险[1]。鉴于此,本次研究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提供的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控制感染措施等进行分析与探究,旨在明确人工气道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床号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0.25±2.13)岁;观察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为49~80岁,平均年龄为(65.15±3.32)岁。

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多项数据(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①实施生命体征监护,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尿液、引流管等水平数据。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②定期巡视病房,固定好管道。

实行常规性护理之后,观察组加用人工气道及防感染优化护理:①实行全方位的监护,尤其要注意维持住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每隔一个小时巡视病床,观察患者的管道、切口以及身体情况等,判断是否存在皮下气肿、气胸以及感染等问题,一旦察觉异常必须马上处理,并及时上报给主管医生;②气道湿化护理。气道湿化液传统方式是生理盐水与盐酸氢钠组成,护理人员每过两个小时就需要注射一次,注射时间持续10分钟,每次的注入量为5ml~10ml之间,注意控制好注入速率,以4~6滴/min为最佳;有研究显示无菌蒸馏水和0.45%的氯化钠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护理阶段要注意考虑到等渗生理盐水雾滴会因水分的蒸发而提高渗透压,导致患者刺激性咳嗽,需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处理。③对镇静效果进行改进。对应用于临床上的镇静剂方案进行改进,避免患者出现呼吸拮抗的现象,尽量降低呼吸机使用率,避免出现非计划性的拔管操作;④切口护理。定时为患者更换敷料,痰多时要更换的更加频繁,每次病房巡视检查都要注意检查患者颈部的纱布是否有脱落,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脱管问题;⑤全面、严格落实无菌护理。所有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⑥做好气道吸引护理。气道吸引护理是人工气道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在吸引前需要加大患者的吸氧浓度,用无菌镊将一次性的无菌导管置入到气道内,连接好负压吸引器,按照从下到上进行吸引,同时要边旋转边后退,注意避免同一根导管再次进行呼吸道吸引,一般情况下,吸引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15秒,特别注意要为患者实施声门下吸引护理;⑦气囊管理。根据临床使用的气囊大小,可以将其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以及等压气。传统的护理是要求4~6小时就要对气囊进行一次放气的,每次放气的时间为5~10min,然而新的护理观点认为,现在应用的气囊都是高容低压的,因此不需要进行定时的放气操作,但是必须非常规性的进行放气或者调整其气囊压力;⑧做好口腔护理。定时为患者清理口腔,可以应用上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漱口水,避免患者因为口腔不洁而出现感染问题;⑨做好防感染操作。病房使用空气净化消毒机,病房中的物件、扶手、窗台等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终末予臭氧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室内空气必须保持清新,同时做好手卫生, 主动定期进行空气及物表的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⑩体位护理。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15-30°,肠内营养期间抬高床头≥30°,避免患者因误吸而出现窒息风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气道损伤情况、堵管现象以及非计划化拔管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过程中感染情况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5fab86a45b7bf_html_e828c7d5cfb220ce.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气道损伤情况、堵管情况以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分析[n(%)]

组别

气道损伤

堵管

非计划性拔管

对照组(n=60)

13(21.67)

14(23.33)

11(18.33)

观察组(n=52)

3(5.77)

4(7.69)

2(3.85)

x2

5.750

5.053

5.700

P

0.016

0.025

0.017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的感染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感染情况对比[n(%)]

组别

呼吸感染

肺部感染

皮肤感染

感染总发生率

对照组(n=60)

11(18.33)

12(20.00)

0(0.00)

23(38.33)

观察组(n=52)

2(3.85)

3(5.77)

0(0.00)

5(9.62)

x2




12.253

P




0.000

3 讨论

护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核心在于,必须保持患者的呼吸是通畅的,一旦危重症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患者的心、肺以及脑部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其生存率会被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沿用更加科学、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仅要充分发挥治疗的效果,更重要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尽可能杜绝一切可能诱发感染的因素,保障呼吸系统功能的稳定,人工气道的应用是为了奠定后续的治疗基础,但是由于人工气道将给病菌的繁殖与侵犯提供途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有可能诱发感染,这种情况就必须开展针对人工气道专项性护理[2]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人工气道所实施的护理,以及为预防感染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概率更低,在护理阶段呼吸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皮肤感染,说明人工气道的护理与感染控制的措施有着更加可靠的临床价值与意义[3]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所应用的人工气道护理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等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应该在实际治疗中加强该项护理及控制措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秋昉.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与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47.

[2]程燕.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2-133.

[3]王静.浅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感控措施[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