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儿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免疫功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的主要人群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大多数患儿的病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然有少数患儿的治疗无效,甚至还有合并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1、2]。本文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发病时间1-16天,平均5.2±0.6天;患儿年龄2-13岁,平均4.8±0.5岁;治疗组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发病时间1-13天,平均5.5±0.4天;患儿年龄2-11岁,平均4.9±0.4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剂量标准为5mg/k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治疗十天;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剂量标准为5mg/kg,每天用药两次,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每次剂量标准为2μg/k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治疗十天。
1.3 观察指标
(1)药物治疗总有效率;(2)药物不良反应;(3)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4)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表现消失,血象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后一个月病情没有再次复发;有效:患儿治疗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减轻,血象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在50%以上;无效:患儿治疗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没有减轻,血象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改善幅度不足50%,甚至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3]。
1.5 数据处理
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后者以( ±s)的形式予以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以SPSS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药物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4 | 9(26.5) | 14(41.1) | 11(32.4) | 23(67.6) |
治疗组 | 34 | 13(38.3) | 18(52.9) | 3(8.8) | 31(91.2)*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比例2.9%和17.6%,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d)
组别 | 例数(n) |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 | 住院总时间 |
对照组 | 34 | 10.85±1.20 | 13.61±1.75 |
治疗组 | 34 | 6.06±0.81 | 8.39±1.50 |
t值 | | 5.338 | 7.652 |
P值 | | <0.05 | <0.05 |
2.4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
两组治疗后CD3+/CD4+、CD3+/CD8+水平高于治疗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
组别 | 时间 | CD3+/CD4+ | CD3+/CD8+ |
对照 组 | 治疗前 | 29.31±4.22 | 22.59±3.15 |
治疗后 | 34.60±4.78 | 25.34±3.62 | |
t1值 | | 4.544 | 3.139 |
P1值 | | <0.05 | <0.05 |
治疗 组 | 治疗前 | 29.12±3.26 | 21.95±3.20 |
治疗后 | 39.85±4.72 | 29.76±3.12 | |
t2值 | | 10.245 | 9.571 |
P2值 | | <0.05 | <0.05 |
t值 | | 4.281 | 5.066 |
P值 | | <0.05 | <0.05 |
注:t1、P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3 讨论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是导致其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本次研究说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蒋月娟,陈霞.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a 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63-64.
[2] 朱虹.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 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3):65-66.
[3] 程波利,刘崇海,许玉霞,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J]. 重庆医学,2018,47(15):2083-2084.
[4] 张余转,游海星,李燕,等.匹多莫德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9):1014-1017.
[5] 崔强华,孙莉,吴琳,等.干扰素α-1b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 病毒复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7,23(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