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区的现代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平遥古城街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7
/ 2

古城街区的现代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平遥古城街区为例

余季莲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邮编 430000

摘要:在城市不断的更新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作为一座城市发展文脉中的源头,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古城的功能性、审美性、适应性、复合性需求日益提高,古城建筑的迭代升级问题也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结合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暴露出古城街区与现代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以平遥古城为例,分析了现代生活方式对古城街区规划的影响的因素。据此,提出不同层面古城街区重新注入活力的方法。

本文共三章,第一章着手于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影响古城街区发展的具体因素,第三章结合山西地域特色对古城街区规划作出不同层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古城街区;城市规划;平遥古城















一、绪论


1.1研究意义

1.1.1古城发展需要

对于古城这类传统的建筑集群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会从不同方面体现出其一定的发展滞后性。人流更多的集中于古城主干道,街道充满拥挤无序之感。在综合水平、空间分布、文化魅力、建设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古城建筑的维护缺乏与游客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探讨如何把城市规划与古城建设相结合,建造适合现当代的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休闲的古城区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1.2古城街区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发展趋势

在当前大城市、中心城市这类已有稳定规模的城市中,存量规划已是普遍的发展方式。而古城作为一个地区的文脉,是极其珍贵的凝固的艺术和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信息化的快速影响,未来城市规划向更加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转变。古城作为特色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一点,与游客和当地居民生活联系最为紧密。高品质的古城生活应最大限度对接游客和当地居民需求,最大限度激发古城街区的公共活力。

1.2概念界定与辨析

1.2.1城市化与古城街区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古城商业化的不断加深,具有古城传统风貌的市井烟火气正逐步消失,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日益消退,非物质文化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的萎缩。古城生活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活力。基于古城街区改造的三重需求,即“风貌保存、遗产保护、城市发展”,对古城街区的改造是进行因地制宜的微小设计改动,它是在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前提下突出城市风貌特色,并且适应于时代发展需要。

1.2.2古城活力发展与城市规划

古城更新应以文化为载体,考虑到“整体复建”的古城往往存在传统格局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被破坏、传统生活网络和正常功能被破坏、新建仿古商业街活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古城活力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型古城。强调“商业旅游形态与真实生活形态双重修复”的规划理念,延续平遥古城“中国古代华尔街”的独特气质,关注新型艺术设施与文化场所的设置。

1.3研究现状及理论概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黑金城

巴西的黑金城,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同时很多家庭也有自己的职业。黑金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人口增长过高的问题。城内历史建筑多为私人住宅,很多居民把住宅(历史建筑)肆意改造成家庭旅馆。而随着人口的增多,要求更完善的社会基础配套设施,为了筹措城内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黑金城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由政府、文物保护机构提供专项保护资金。二是通过大学发展创新资源。多业态的发展将黑金城从创收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得城市历史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

1.3.2国内研究现状——苏州平江街区

水是苏州古城的主要特色,平江街区以水、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为主题,从不同空间着手进行设计,从而凸显出苏州水巷,唤起江南水乡的记忆。除平江路外,还对其他有着鲜明特色却少有关注的历史街巷进行改造,例如悬桥巷、钮家巷、大儒巷等。通过挖掘街巷不同的历史风貌、展示其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促成跨越不同时期、涵盖多种功能特色的街区在平江文化主题下的和谐共生。

1.3.3存在问题及研究难点

对古城的规划与改造来说,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第一点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古城建筑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点对古城街区来说,生活在古城中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古城建筑的外观尽量保留,而建筑内部可加入现代的功能;第三点古城街区需要与时俱进,融入当地的活力元素,这和遗产保护要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不矛盾。需要两者兼顾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古城特色与促进古城街区活力的元素。


二、背景:平遥古城街区传统语境概述

2.1古城街巷体系

2.1.1鳞次栉比的街巷建筑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构成,经纬交错,多而不乱。古城内的街道以对称为美,除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当地人也信奉道教、佛教。因此,不难发现平遥古城的街道规划体现着是“三教合一”的布局。以全城的中轴线南大街为例,它东边有文庙、城隍庙、清虚观,西边有武庙、县衙、集福寺。文庙和武庙形成了崇文尚武的格局,城隍庙和县衙构建了人神共治的形态,清虚观和集福寺产生了佛道并存的现象。

2.1.2步移景异的街巷空间

如果把古城的道路比作城市的血管,这些宽阔的街道就是古城的动脉血管,而那些狭窄的小巷则是古城的毛细血管。位于衙门街中段路北的闫家巷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毛细血管,一条幽长的甬道夹在高耸对峙的两堵砖墙之间,巷宽不足一米,只容得下两个身材偏瘦的人小心翼翼地擦身而过。

2.1.3内涵深厚的街巷文化

走在古城街头,人会发现嵌入墙面的条石上写有“泰山石敢当”的字样。古人认为泰山为天下正气所在。石敢当多用泰山石质材料。而十字路口、丁字街处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煞气,民间称为鬼道。因此多设置“泰山石敢当”。砖墙缝隙嵌有铜钱和铁片,除了平遥古城,鲜少见到当地人讲这些在砖层之间嵌有铁片和铜钱的高墙的主人在过去都是富户,他们防止财往外流,所以建成铜墙铁壁。从建筑学的理论来讲,是为了加固墙壁。


  1. 古城街区改造规划

3.1古城业态的引导

过度商业化是现在大部分古城的一个常态,而如何防止过度商业化,可以采取发展多种业态,复合型的古城街区形态。发展文旅、文创、休闲、生活、创业等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段、不同职业、不同休闲需求的人群。

3.2街区道路规划

平遥古城的街道布局虽然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但是也暴露了古人的局限,的确与现代环形放射状的城市交通路网比较相形见拙,采光也不如现代城市考虑全面。尤其体现在一些居住巷道,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同时容纳两人行走的局促空间,一方面影响采光,另一方面也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做适当调整,为保护街道原有布局,可以采取增加照明设施和绿化景观增强功能性和舒适度。


结论

古城保护制度建立伊始,整体保护是保护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我们用整体保护的理念是想从各个方面保护城市取得的成绩,让人们感受到城市本来的面貌,是在传承,而不是制造一些假古董来替代原始的古迹。目的是在尽量保护古城原本特色的前提下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古城的新生。平遥古城的现代规划可以合理运用“功能、文化、创业、休闲、居住”五要素,对古城街区进行调整,提升古城整体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承华 周立 牛元莎.古城保护语境下的地块更新路径探索——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南部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思路解析[J].规划师.2016.09.01

  2. 王剑雄.功能、文化、环境在古城街区改造更新中的合理运用——以苏州桃花坞泰伯庙·阊门西街文化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4.05.28

  3. 黄源纲.西安古都风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问题.1992.04.30


5fb3887ec743e_html_2b75dcefea5fc3d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