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51642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难度不高,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相关教师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适当辅以当前学科有关的学习能力培养活动。其中,语文作为相对主流的学科,其相关的阅读能力培养,能促进学生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的同步增长。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其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列举了几项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思路
引言:阅读是学生接触教材知识的首要步骤,其中低年级的学生亦要从中实现识字到阅读理解的阶梯性发展。在培养此年龄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应秉承兴趣导学,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手法,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效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阶段,多数学生以语、数、外三个学科作为主科进行学习。而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学习能力主要涉及阅读与写作,阅读指向“理解”,写作指向“内化”。优秀的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在初次接触新知识时实现更为高效的要点提取与含义理解,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亦会随之提升,最终形成良性循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学习差异,其或与每人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不同有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应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外,还应加强实时培养学生优质的阅读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性及过往受教境况,仅能进行相对简单的文章阅读。此时优质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体验,或会彻底改变其对语文学习的看法。优质阅读习惯、较强阅读能力及较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全面具备,可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受益一生[1]。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一项主观意识驱使的行为,只有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此类能力培养的动力。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教师可适当采用“寓教于乐”法。
“寓教于乐”说来容易,实际实行确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做到丰富当前教学趣味性,而又能保证学生不被娱乐内容“带偏”,最终将关注目光落于能力培养上,是为小学语文教师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不宜太过紧张刺激,避免学生忘记活动开展初衷。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黑板绘画与阅读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当前文章有关的人物或事物,为学生设下悬念。如在阅读含有小动物的文章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小动物的部分形象,此时学生便会好奇——“为什么老师只画了一只三只脚的猫?”“为什么旁边的鸽子没有画尾巴”,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当前文章的阅读。在阅读之后,学生了解到小猫追逐着鸽子爬上了高墙,在鸽子腾空飞起的一瞬间咬住了鸽子尾部的羽毛。鸽子奋力挣扎,结果羽毛挣落,小猫也摔到了地上,摔伤了一只脚。此时,教师补上鸽子光秃秃的尾部,及其小猫缠上绷带的第四只脚。此种并未“剧透”的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让学生意识到鸽子丢失的尾部羽毛与猫咪的受伤的爪子是通篇文章的阅读“要点”,进而实现阅读能力的初步培养[2]。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或在阅读过程中,尚存在不少生僻字难以理解,所幸教材对此类内容多有拼音注释及含义注释。部分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中习惯于向教师寻求帮助,或会选择性忽略此类内容。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亦要适当培养其阅读学习习惯。
在进行阅读教学初期,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互动“限制”。在每个学生的桌面上均放置着一枚红色的小旗和一枚白色的小旗,如完成当前文章阅读,则学生可以举起红色的小旗;如阅读存在疑问,则可举起白色的小旗。需要注意,白色旗帜仅可使用三次。课后,教师需统计每位学生白旗使用的情况,并向学生讲解白旗的含义。“当你举起白旗时,便代表向所学知识的难点屈服了。”学生会在此种“反向激励”中逐渐养成自主阅读及查阅资料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切实提升。
阅读习惯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同时亦可培养学生优选读物的能力。低年级小学生相对偏爱于童话故事或含有时下流行动漫人物的图书,两种读物均难以促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此类教学活动中协助学生分析读物内容的构成,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如同样为图文并茂的儿童读本,《爱丽丝梦游仙境》拥有更多的文学性与教育性,且故事引人入胜;另外一本童话读物仅由多个短篇小故事组成,尽管故事短小精悍,但可读性较低,因此可将后者作为备选选项。经过此类引导,学生可逐渐具备分辨当前文章质量优劣的能力,进而间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效率
[3]。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性,很难长久地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事物上。同样的,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如不注意阅读“气氛”的烘托,学生会很快丧失“为之奋斗”的兴趣。首先,教师可实行每日一“读”的课前引导互动,阅读素材可涵盖课中、课外阅读文章的经典片段、学生写作时受教师嘉奖的优质范文、教师收集的名人名句等。为节省时间,此阶段阅读练习应由个人完成。另外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设置一些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欲望的互动任务。如安排学生进行章节“接力”阅读,第一名学生阅读过第一章后续整理其内容,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第二名学生通过整理内容了解前文,进而阅读第二章,同样整理梗概,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以此类推。在整本书的“接力”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令参与学生进行讨论,进而分别阅读全篇,写出合作感与读后感。
结论:总的来说,小学作为学生语文知识框架构建及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相关教师应从低年级学生抓起,优先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进而通过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等策略,鼓励学生在课中及课后积极展开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有效感受文章知识的魅力,从中感受更多的语文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张丽清.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文库,2020(17):56+58.
[2]赵琴.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207.
[3]刘金艳.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43.
作者简介:刘绮清,女,汉族,籍贯:广东海丰,生于:1981-08,工作单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单位邮编:516421,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中低年部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