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青草我读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羊吃青草我读书

刘雁

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延安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在“文革”的洪流中,有28000多名北京知青到延安农村插队落户。
1969年1月 陕西延安延川县的梁家河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不满16周岁的习近平与14名北京知青来到了这个小山村。
梁家河,一个镶嵌在黄土高坡上的陕北典型的小山村。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小村庄,远离喧嚣和浮躁,隔着世俗和功名。因山势而建,散落在灰褐色山坡上的窑洞,是陕北的面孔,也是梁家河的表情。它像众多的窑洞一样,庇护着生灵,为他们送来温暖和欢乐。这些或新或旧的窑洞,彰显着岁月的风霜,既讲述着记忆中的故事,又见证着现在和未来。特别是那一个个“知青窑洞”更是把我们的思绪牵引到那个火红的岁月里。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曾经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将近五十年前,随着近三万名知青大军而来的十五名年轻人,聚集在这方土地上,打破了这里原有的静谧。当他们怀揣着青春梦想,来到这个几近荒凉的山沟沟时,幻灭和生存交织,退缩和忍耐碰撞,他们放下了被褥也放下了身段,烧热了土炕也点燃了激情。无法想象他们第一次住进异乡的土窑洞里是什么感受。然而,他们最终扎下了根,留下了魂。梁家河的老乡在接北京知青回村的路上,一只不起眼的小木箱,把扛它的村民累的够呛,这个村民怎么也不明白,小木箱里究竟装了什么东西,咋就这么重?后来,他终于明白,这个小木箱是习近平的,里面装满了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黑白颠倒、美丑错乱的年代。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背井离乡,一夜间从繁华的北京跌落至穷乡僻壤的农村,这种断崖式的下跌,即使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生死考验,也注定要经受无数刻骨铭心的洗练。在孤独和饥饿中,他们拦羊放牛,养猪喂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了原始而又淳朴的农村生活,喧嚣的城市突然远去,山野的味道扑面袭来。农村的美全部蕴藏在这简单之中,农村的苦也全部凝结在这简单之中。然而,条件再苦,劳动再累,北京知青都难舍手中的书。
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他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即使做了农民,他们也贪婪地阅读着。晚上,挑灯夜读;下雨天,依门读书;劳动休息时,在地头读;上山放羊时,把羊圈在山坡上读。读书成为北京知青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现在喜欢随时随地插上耳机听音乐一样,北京知青把读书当做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个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艰难困苦中,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才能走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栋梁之才,擎天之柱。

习近平的插队生活是从劳动开始的,也是从修身养性开始的。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爱看书”“好学”,是习近平留给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梁家河的村民记得,习近平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从书本中汲取思想的营养,从文字中得到智慧启发,从阅读和思考中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天晚上,在如豆的煤油灯下,习近平总是手不释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煤油灯的黑烟沉积在他的鼻孔、喉咙,以至于第二天起床后咳出的痰都是黑的。我们无从知道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里,究竟读了多少本书,但我们知道,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都是习近平在插队期间读过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让年轻的习近平浮想联翩。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习近平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一日三餐,窝头杂面,酸菜洋芋,清汤寡淡。当时农村的贫困,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的。习近平插队期间,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星子。那年冬天,家里寄来几块钱,习近平和同窑洞居住的同学买了几斤石槽子里冷冻的猪肉,回来还没烧就把肉切成片吃。如此艰难困苦之中,习近平还步行前往30里地的村子借书阅读。就这样,在梁家河,习近平储备知识,砥砺精神,思考个体和国家的命运,做好了迎接时代巨变的准备。

昔日沉寂的山村因为这些稚嫩的身躯而散发出亘古未有的生机和朝气。在这纵横交错的沟壑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青春洋溢的面孔;在这风尘弥漫的山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劳作不止的身影。田垄地头,还留存着他们交流探讨的话语;农家土炕,还回荡着他们攀谈沟通的声音。煤油灯下,映照着他们读书辩论的身影,会议桌旁,激荡着他们治穷致富的思考。长夜漫漫,他们没有丧失对真理的呼唤;艰辛备尝,他们没有终止和命运的抗争。即便清苦孤寂,始终无怨无悔。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黎明的到来,他们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经受考验。大浪淘沙,在这里,很多人的人生拐了弯。困苦中的坚守、反思中的超越,检视着一个人的定力和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思考着国家的治理理念,憧憬着祖国强大的梦想。



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

刘 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