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带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基于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重新审视“基础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我们在梳理“混龄活动课程”时发现我国当下混龄活动组织样态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解析“课程结构”并对接“课程结构”的要素,为构建混龄组织活动样态提供新思路,实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转变。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组织;指导方法
引言
幼儿园开展混龄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满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所谓的混龄活动就是将幼儿园内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游戏教育活动,为幼儿营造一种家庭游戏的活动状态。混龄活动中不仅蕴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与生态教育内容,而且还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1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价值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教师利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若干活动区域,科学投放不同的运动材料,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自由结伴、自主参与、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使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共同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有利于实现“育体”与“育心”的融合
在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混班、混龄的活动方式替代了单一的班级轮流活动形式,幼儿不仅可以自主选择区域和玩伴,还可以自由设计运动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这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更易于实现对幼儿情感态度及个性的培养,促进体育活动中“育体”与“育心”的融合。首先,大龄幼儿会不自觉地照顾小龄幼儿,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发带领能力弱的幼儿。与此同时,小龄但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进行跨年龄阶段的学习,有机会与年长的幼儿共同运动,挑战自我。这种以大促小,以强带弱,或是强强联手,弱弱共进的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体育运动都可以树立自信,获得愉悦的情感,实现幼儿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自我发展与进步。其次,教师为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投入的大量低结构材料有利于幼儿大胆想象和运动,能够诱发幼儿进行异龄交往和体育活动的愿望。幼儿通过自由选择与交换材料,自由设计活动的玩法与规则,与异龄幼儿积极互动和影响,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合作意识和运动潜能。
1.2有利于促进幼儿互动与发展评价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户外活动中,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混龄体育活动中,由于参与者的复杂性,幼儿互动的对象变得多元化,包括同龄互动、与小龄幼儿互动、与大龄幼儿互动、师幼互动等,且每种互动是自由、轻松和自然的。与此同时,幼儿在互动中的行为和态度差异很大,表明他们从多元互动中获得的经验和发展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说幼儿在每一种互动中都将获得一个新的身份,既有来自教师、大龄幼儿、能力较强同伴的鼓励、赞扬和肯定,也有来自小龄幼儿和能力较弱同伴的依赖、敬慕和求助,这些都是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真实而具体的反馈和评价。来自互动对象的积极评价更有利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推动幼儿的运动和学习。
1.3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建构的自主性
由于年龄的不同和知识经验的差异,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年龄层次间的互动机会。小龄幼儿在观察和模仿大龄幼儿的过程中更能激发起挑战自我的信心与勇气,而大龄幼儿通常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组织安排活动,并会向小龄幼儿教授自己掌握的动作技能,这自然也有助于大龄幼儿巩固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这种自发、内生的“儿童教儿童”的意愿和行为促使幼儿的活动兴趣更为持久,练习更为主动,能够切实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2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2.1开展混龄分享活动,加强幼儿的分享品质
幼儿在入学之前,只是单纯与家庭成员交往,但是在进入幼儿园之后,需要与其他幼儿以及教师一起学习与生活,交往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幼儿在入园的初期由于对教师与其他幼儿并不熟悉,无法快速的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与其他幼儿争抢玩具、情绪不稳定以及有了困难不敢跟教师说等等行为,为幼儿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幼儿园应组织各式各样的新颖活动,帮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学习与生活中去,深切的体会到与其他幼儿分享与交往时的乐趣,从而真正的爱上幼儿园。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创设了“玩具交换与分享混龄活动”,让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感兴趣的幼儿相互交换与分享,借此来培养幼儿分享的品质,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各个幼儿的心理。
2.2把握混龄区域活动频率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一周开展一次,混龄区域活动与班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互补:班级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活动经验的纵深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需安排大部分时间;混龄区域活动形式能有效促进幼儿和园内“熟悉的陌生伙伴”交往,增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混龄区域活动场所也从活动室到户外,如种植园边、走廊、操场、小水族馆、小池边等,幼儿获得更舒展自由的室外学习与交往体验。不同活动形式体验的互补让幼儿更全面立体地发展,一周一次的频率也不至于破坏幼儿现有的常规作息,有利于培养幼儿收放有度的习惯与能力。
2.3做好混龄区域活动指导
与班级区域活动相较而言,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物质、经验等准备,更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一是做好入区前预约工作。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每周三上午开放一次,要求教师或家长周一利用散步、放学等碎片时间带幼儿做好入区预约准备,并将选择结果记录在本班入区预约表里,活动当天,教师依据预约表接送幼儿入区。采用入区提前预约制,既利于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又可以确保入区常规的有序性。二是做好活动中的指导工作。为支持教师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教师在活动区配备了诸如记录工具、相机悬挂架(放置相机)、口袋工作围裙等设备,为教师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提供条件。活动中,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活动区幼儿的指导工作。混龄区主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幼儿入区接待与组织,包括点名与集中谈话。集中谈话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首先,分析上次活动存在的问题、介绍活动新材料或新要求等。其次,观察与指导,包括按计划对幼儿进行重点观察与指导、对各区域进行巡视观察,努力做到“以孩子为课程组织的中心,注意孩子在教具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现象和真实能力的显现”“以免整个教学变成只有教具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仅仅流于形式,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最后,收集材料,组织幼儿表征。配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区域活动幼儿有计划(如根据任务卡)、有始有终、自主地完成活动;生活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引导幼儿整理自己使用的场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卫生整理工作。
结语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但是幼儿园在开展混龄活动之前,必须要确保活动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不断的丰富幼儿教师的教学知识与经验,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心理需求与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将混龄活动的价值与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孔露,蒲红霞.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回溯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4).
[2]杨明洋,张舒.幼儿园混龄教育利弊研究——以长春市H园为例[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20(03).